除了家长提供的食物没有做好从稀到稠、从细到粗过渡之外,如果不注意喂养的细节也会让宝宝排斥吃辅食。
1、吃完辅食马上给奶
这是不少辅食添加建议、育儿大V、育婴师建议的方法。理由是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吃得不多,吃完辅食给点儿奶“溜溜缝”,让孩子吃饱。
但是这样做就好比是孩子原本在学习乘法,因为乘法口诀不熟练或者有畏难情绪勉强在做,10道题只写了5道就不想写了。这时家长看到孩子很为难,于是说“剩下的5道乘法算式不用写了,来来来,改成5道10以内的加法”。
家长这样做,孩子能学好乘法吗?下次做乘法算式,会不会故技重施,只做5道然后就等着家长把剩下的5道乘法题换成加法算式呢?
如果家长一直是孩子吃完辅食马上喝奶,宝宝反复强化的是吸吮和吞咽,在吃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咽下的食物时,嚼几下就累了不想吃,通过哭闹、拒绝吃辅食来告诉家长“快让我喝奶”。
2、大勺喂饭
如果家长使用了太大的勺子喂辅食,满满一勺食物塞进宝宝嘴里,体验也是很差的。
有的妈妈希望能让宝宝快点儿吃完,于是用成人的勺子喂或者辅食勺盛满满一勺食物喂宝宝吃,宝宝口腔空间没有那么大,一口吞不下,嘴边、勺子下面溢出的都是食物,于是妈妈再用勺子在宝宝嘴巴周围刮一圈,把多余的食物刮进勺子里,再喂一次……
妈妈没耐心,希望宝宝快点儿吃完,担心饭菜凉得太快,宝宝坐久了餐椅会哭闹吃得少,都是妈妈大勺喂饭的理由,大勺子,一勺食物的量超过了宝宝一口能吞咽的量,宝宝的口腔里塞满了食物,舌头无法翻转,不能用牙齿、牙龈和舌头配合搅拌、翻转、咀嚼食物,只能食物入口,吞咽下去,一口量太大的话,要么吐出去,要么硬吞,总之都没有体会到不同食物的味道、颗粒感、咀嚼的快乐。
宝宝刚开始愿意吃辅食,吃了几口就不愿再吃的情况多发生在家长把辅食“升级”的阶段,这些因素叠加,一口食物入口之后又干又噎,硬吞几次非常难受,宝宝就不愿意再吃。
3、怼着喂,喂饭速度快
怼着喂分为以下两种:
A、快速:和大勺喂的目的一样,希望宝宝快点儿吃完,没耐心,担心食物凉得快,担心宝宝哭闹,于是一勺接着一勺往宝宝嘴里塞,一勺食物刚送进宝宝嘴里,下一口食物又接着送到宝宝嘴边,宝宝只能快速吞下食物,张嘴吃下一口。
B、塞饭:有的妈妈担心宝宝不吃,于是一勺食物直接送进宝宝嘴里,辅食勺有的比较小,妈妈把整个勺子,包括满满一勺食物送进宝宝嘴里,宝宝只能拼命张大嘴巴,含住勺子,用嘴唇把食物刮下来,吞掉。
还有一种情况是勺子送进宝宝嘴里一半,但是妈妈会不自觉地在抽出勺子前一秒提一下勺子,把勺子里的食物 倒进 宝宝嘴里。
有的妈妈会说不是我喂得快,是喂的慢了宝宝着急,宝宝着急吃,但是妈妈不能着急喂,否则就变成宝宝吞下一口,妈妈另一口就已经在嘴边等着,于是宝宝吞咽越来越快,妈妈不自觉地会加快速度。
这样吃饭的体验非常不舒服,更谈不上愉快。
除了上面辅食的制作和喂养的细节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宝宝出牙。
如果宝宝最近有口水增加,啃咬的*更加强烈,夜里经常突然惊醒大哭,家长可以看看宝宝的牙龈有没有发白鼓包的情况。如果有,就是要出牙了。出牙前强烈的不适会影响宝宝的食欲。另外出牙期的宝宝会希望能通过啃咬、咀嚼食物按摩牙龈,缓解出牙不适。如果辅食没有过渡,是非常细腻的糊状,根本不需要咀嚼,个别宝宝也会排斥这种辅食。
所以如果宝宝正处在出牙期,家长要注意分辨是不是出牙引起的不适,让宝宝不想吃辅食。
原因找到了,怎么调整呢?
1、家长仔细观察宝宝在吃不同的辅食时吞咽-咀嚼的过渡情况。
家长在喂辅食时多数只关注孩子吃了多少,吃完了没有,不注意孩子吃的过程,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出目前提供的食物是否适合宝宝吞咽-咀嚼过渡的阶段。如果食物被轻松吞咽,没有咀嚼,则要注意食物要从细到粗,从稀到稠慢慢过渡了。
2、注意吃辅食的时间
7个月的宝宝,我们一般建议每天安排一餐辅食,时间尽量在上午,两次奶之间,宝宝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时候。避免孩子饿极了,或者困了不想吃辅食。
3、辅食和奶要间隔开。
只要把吃辅食的时间安排好,就不必为孩子只吃了几口辅食,担心孩子饿坏而焦虑。比如宝宝每两个半小时吃一次奶,那么把辅食安排在喝完奶一小时后比较合适。如果宝宝吃得不多,只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距离下一次喝奶也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即使不吃辅食,两次奶的间隔也是两个半小时,谈不上孩子没吃饱,会饿坏身体。
这个阶段添加辅食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一餐辅食代替一顿奶,因此没有必要在吃完辅食后马上给奶。
4、辅食勺选择适合宝宝的,而不是适合家长的。勺头宽度不要超过2厘米
5、一勺食物不要太多,食物占勺子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
6、喂辅食的时候,勺子平进平出,一口食物等宝宝咽下去了,嘴巴不动了,再给下一口。
给宝宝添加辅食并不困难,赢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