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先做情感连接,再做行为修正。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大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他说父母管教自己特别严格,有时候感觉很压抑。终于有一次11岁的他就离家出走了,兜里揣着10元钱。离家三天的时间,他像一个流浪儿一样不知道去哪里安身,晚上也不知道去哪里睡觉。
有一天晚上睡在国道旁边不远处的窗架地旁边,看着过往的车辆飞驰而过,他就在想还不如躺在车轮子下一了百了。因为年龄太小,在外面流浪了几天的他终于还是只能选择回家。回家后他看到了父母几天的时间苍老了许多,内心觉得特别的愧疚。然后父亲看到他的第一眼就狠狠的扬起了手掌,给了他几个巴掌。
接下来就是劈天盖地的呵斥:你倒是离家出走就别回来了,你死在外面,你知道你错在哪里吗?他说那一刻他心如死灰,觉得自己真不如那天晚上直接走到国道被车撞死算了。
在这段描述中你一定不难看出这个孩子的爸爸焦急的行为里看到爸爸对孩子的爱,但是为什么明明是爱却让孩子产生心如死灰的感受?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内心无比需求的是一个拥抱,一个来自父母的拥抱。而爸爸给他的却是一个巴掌和劈头盖脸的一顿呵斥。你让一个孩子怎么从打脸的巴掌和生气的呵斥里感受到爱?
实际上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有支持、关爱和安慰的一面,在小的时候需要,在长大的时候也需要,在孤单的时候需要,甚至在没有任何情感的时候还是需要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比管教孩子更重要的是先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
当你跟孩子建立了新的连接时,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有归属感时,孩子才会发自内心愿意跟你一起去寻找化解挑战的方式。当选择是孩子自己做出来的时候,孩子除了有能力解决问题以外还能长期发自内心的坚持,这样子的管教才是长期有效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关注我,带你学习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