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这本书,让我对“叛逆”有了从新认识,我也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用成人产生根深蒂固的观点认为叛逆等于不乖、不孝、不敬。这本书主要讨论是4岁到18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自我意识很弱,所以谈不上叛逆。如果是18岁后,再叛逆就基本是再难拉回正轨了,18岁以后,就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书中介绍了一个10天计划,每一节讲述的都是家长每天所需的。所以家长需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达到家庭教育的核心。
感触一:大喊大叫大喊大叫这个是我经常犯的,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为什么我的儿子在我说话时,声音小了,他无动于衷,声音提高一个度,他就规矩了。未看书之前的我,觉得反正声音大点他就怕了,没有考虑到长期,他就变得对你说话没有什么意识。
书中提出大喊大叫在对叛逆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经常采用大喊大叫对孩子进行约束,以后孩子会更可能出现人身攻击、语言攻击和社会退缩,而且缺乏积极行为表现。时间久了,孩子也学会大喊大叫。
在安静的时候,我们也会体会到被人吼叫,心里会难受,比如被配偶、领导等大喊大叫了,我们心里也很难,换位思考一下就会觉得还真是委屈了孩子。当我们在愤怒时,可以告诉孩子:我现在真的快要疯掉了,在我平静下来之前,我得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
这样减少对孩子的吼叫,孩子不会产生恐惧、害怕。
感触二:避免权力争夺我在孩子面前,我永远是个赢家。每次孩子开始反抗,我就已随你怎么闹,我反正不会理你的态度,等哭闹完了再说,但是这种方法只是对特别小的孩子有用,但是大一点的孩子,就不是那么回事。
很多时候我会去干涉我儿子,你应该这么做你应该那样做,总想让他按照我说的路线走,他做不到,也得做到。想用输赢去控制孩子,父母已经输了。在权力争夺后,孩子会强烈感觉到父母不爱他。
这本书封面有一句话叫:放弃掌控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权。放弃才会获得更多。在书中有一个对比,有控制性的会这样说:你打了妹妹,显然你不能控制自己,给我起来立刻滚回到自己房间。非控制性会这样说:你打了你的妹妹,我感到很担忧,我希望你回到你的房间想想你的行为。等平静下来了,我们在讨论这件事。
这两句话明显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第一个一定会让孩子父母喜欢妹妹,不喜欢他,以后他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第二个给了他一个建议,让他自己意识的错误,他以后一定不会在犯同样的错误。
改变心态的三点:
1、应对孩子,不要操控他,而是要赋权让他自我感觉良好;
2、当你心平气和、果断坚决地表达你的看法和信念时,你的孩子更可能会听;
3、没有哪个成人讲过由于父母太理解他们了而渡过了一个可怕的童年。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大部分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叛逆的孩子几乎都会觉得不被家人理解,父母确实也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樊登说他和孩子、一些小朋友一起踢球,但最终导致小朋友都不完了,他儿子也哭了,说他影响了他们,在樊登眼里踢球的快乐就是一个人守门,一群人踢,但孩子的快乐却不是这样,父母是真的不理解孩子的想法。
对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需要让自己放松下来,不要时刻关注他的负面情况,多看看的努力的过程,过程比结果重要,给孩子始终保持宽松,当你有了精彩人生,孩子才会真正觉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