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温玉成与韩先楚
徐锐这下有点犯难了,因为他接到的任务是赶紧前往云山城北边的玉女峰一线构筑阵地,阻断从云山城北上,号称最精锐的韩军第1师前进步伐。
掩护四十军主力完全展开,保证兄弟部队三十九军安全抵达云山。
既然该地区已经被白善烨的韩国第1师占据,原定计划就要随之改变。
入朝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通信设施非常落后,团级别的作战单位根本没有向师部和军部联系的电台。
加上360团为了保持隐蔽,指战员们都是轻装上阵,此时根本无法与上级取得联系。
这样的情况对于志愿军而言不算什么困难,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我军可以根据战场形势合理地进行攻防任务。
经典抗战剧《亮剑》里,李云龙没有通知上级和兄弟部队贸然攻打平安县城。
他的两个老战友丁伟、孔捷一头雾水,却敏锐地抓住战场局势,果断阻敌增援。
更何况360团隶属于东北战军,四野早就适应了在敌情突变的情况下,独立调整作战方案。
徐锐觉得360团是先遣团,掩护主力展开,既然预定地区被敌军占领,眼下360团应该抓紧时间就地构建防御工事,能推进便向前推进。
倘若敌人火力太猛,那么就地阻击敌人,为我方大部队赢得宝贵的缓冲时间。
1950年10月24日晚上9点,360团悄悄进入云山城北高地,迅速构建防御工事,准备抗击敌军。
事实证明,徐锐团长这一决策非常正确。
三、以身殉国,石宝山彻底打服韩军25日早上6:30,韩国第1师以一群尖兵作为先导,开着14辆坦克和数十辆自行火炮,浩浩荡荡沿着云山大举出动。
360团已经趁着夜色构筑好防御工事,战士们以逸待劳,等着韩军第1师走进埋伏圈。
因为地形狭窄,韩军的机械部队根本无法展开,只能让一个步兵排走在前面,为后面大部队探路。
或许是没有料到周围居然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埋伏,负责侦查搜索的韩军第1师第3步兵排没有将队形展开,反倒排成四路纵队、齐步前进。
这一下就把360团团长徐锐给弄蒙了,按照他以往积累的作战经验,若是以连、排级别的小单位为后续主力部队进行搜索掩护任务,那么负责前期侦查的士兵就要全部分散开来,沿着公路、铁路向前搜索。
同时各作战单位一定要保持紧密联系,将信息迅速反馈给后方部队。
可这个韩军步兵排居然排成纵队前进,好像是活靶子。
暂且按下心中的疑惑,徐锐团长耐心等着韩军第1师进入360团步兵武器的有效射程后,果断命令一连和三连同时开火,团属炮兵集中优势火力,发起一轮齐射。
突然遭受志愿军火力打击的韩军第1师见势不妙,队形完全打乱,坦克更是掉头就跑,丝毫不顾身旁的战友。
失去坦克保护的敌兵们顿时伤亡惨重,侥幸未死的韩军四下逃窜。
第一回合进攻在15分钟内就结束了,剩余的韩军第1师直到25日早间8:20分,才重新组织两个营的兵力,分三路向360团三连坚守的间洞南山地区发起进攻,同时呼叫美军空中支援。
美第六坦克营、第9野炮群、第6迫击炮营、第十高炮群接到友军的求援,迅速向这一地区赶来,天空中还飞来数十架美军战斗机,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直面现代化军队的陆空联合打击。
图|云山阻击战
因为三连阵地是一处不到500米的山头,美军飞机投掷的凝固汽油弹顿时点燃了整个山头。
飞机轰炸过后,美军的重炮对准了志愿军阵地,发起了铺天盖地的密集火力打击。
多年之后,时任360团团长徐锐是这么回忆的:“我们团打过8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面对过日军的猛烈轰炸,也面对装备过美式武器的国民党军轰炸。
当360团第一次在朝鲜战场遭遇美军的火炮轰炸时,还是被震撼了。”
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韩国第一师缓过劲来,开始对360团的阵地发起强攻,敌人的目标正是石宝山所在的一营三连坚守的东南山前沿阵地。
东南山地区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它位于云山与熙川两条公路交会处,这是一处高度大约150米的山岗,扼守住了韩国军队由北至南的必经之路。
面对美军如此不讲道理地狂轰滥炸,团长徐锐一时间没有什么好办法,他命令战士们一定要把敌人放到阵地前才开火。
因为志愿军主要靠机枪、手榴弹*伤敌人,作战范围有限,只能往近了打,才能尽可能多地击伤敌军。
前文说过,360团一营三连坚守的东南山前沿阵地是个小土岗,宽度不足500米,美军往山头上投掷了数十枚凝固汽油弹,三连在短时间内官兵伤亡过半,弹药消耗殆尽、阵地危在旦夕。
韩国军队抓住这一好机会,迅速组织优势兵力向山顶推进。
他们认为志愿军主力已经被美军的凝固汽油弹烧死一大半,剩下的士兵肯定没有战斗力,现在冲上去就能占领阵地,改变战场态势。
然而他们没有料到,三连的官兵虽伤亡过半,剩余的几十名战士迅速转移到半山腰地区,仅剩的武器弹药朝敌人倾泻而来。
韩国士兵们慌忙后撤,双方就这样开始来回争夺阵地。
经过几次与敌人拼搏,三连阵地被彻底炸平,子弹都打光了,战士们只能搬起石头砸向敌人。
此时,韩国第一师开始了一次又一次进攻,一个排的敌人终于冲上阵地,扑向了石宝山所在的3班。
图|志愿军防守阵地
敌人发现志愿军弹药消耗殆尽,更加疯狂的紧逼,很快就占领了三班大部分表面阵地。
关键时刻,身为班长的石宝山从地上捡起两根爆破筒,强忍身上的疼痛,大声高喊:“同志们,为国争光,为友邦人民报仇雪恨!”
说完他拉着了导火索,扑向了敌群。20多名韩国士兵面对石宝山手持呼呼冒烟的爆破筒心惊肉跳,他们叫喊着抱成一团。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石宝山与2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他的壮举激起了三连其他战友的勇气,战士们端起刺刀,拿起石头向敌人冲过去。
尽管敌军拥有强大的火力优势,人数同样占优,但还是没有打穿三连的正面防线。
美军第六坦克营出动7辆坦克,迂回到三连背后的阵地,准备配合韩国军一举拿下东南山。
360团一营二连组织起了一支反坦克突击队,二连9班副班长秦永发拉着了导火线的爆破筒,把它插进一辆美军坦克履带轮子空隙里。
正当爆破筒快要爆炸之际,却被履带甩了出来。
秦永发不顾生命危险,捡爆破筒,塞进了这辆巴顿坦克的轮子空隙里。
“轰隆”一声巨响,秦永发烈士与这辆坦克还有数名驾驶员同归于尽。
石宝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英雄;秦永发是志愿军出国作战炸毁第一辆美军坦克的英雄。
云山阻击战结束后,秦永发被师部命名为“反坦克英雄”。
因为档案不健全等其他原因,师里没有为石宝山请功,更没有命名。
他原本可以像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一样成为载入教科书的伟大志愿军英雄,却被浩瀚如烟的战史湮没。
直至2020年,中央一套播出《抗美援朝战役70周年纪念晚会》,主持人才简单提及了石宝山的英勇事迹。
图|志愿军十二军另一名石宝山烈士证明书
结语那么,石宝山牺牲后360团有没有完成师里交代的任务呢?
1950年10月26日凌晨,徐锐团长趁着敌人疲惫麻痹之际发起反击,激战30分钟后连续夺下4座山头,包括白天失守的东南山阵地。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10月27日下午4:00,360团完成了阻击任务,把阵地防务移交给了三十九军,胜利撤出阵地。
在三天两夜的云山阻击战中,360团共歼敌280余人、炸毁三辆坦克。
云山阻击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入朝后的第6天,打响的一场战斗。
号称韩国最精锐的第1师伤亡超过500余人,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彻底打服。 因为云山阻击战和两水洞遭遇战同日打响,且分别取得胜利,经*批准,1950年10月25日正式确定为“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这是四十军全军将士的特殊荣誉。
后来四十军参与了抗美援朝战役第二至第五阶段战役,每次都是执行攻击任务。
1953年7月28日,即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字的第二天,志愿军四十军班师回国,这支部队是唯一一支打满了全部抗美援朝战役各阶段作战的部队。
参考文献:
[1]云山战斗回忆,作者吴信泉,军事历史 1986年02期
[2]上将韩先楚和他的“旋风部队”,作者颜梅生,党史文汇 2016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