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几天发布了一则帖子,说大龄男女青年恋爱(或相亲)前,要有营销思维,应把自己当成“商品”去销售,通过适当地包装和营销,采取多种途径,广撒网,多认识单身的异性,进而吸引到有趣的灵魂,顺利“上岸”;有一位网友说,你这是把感情当成了交易和买卖,鼓励脚踩多条船,违背法律和习俗,明显错误的引导。
篇幅限制,无法列举更多交流细节。在此,我想与热心的广大网友交流:当我们花了几十万元,去读国外顶尖的商学院,好歹毕业了,顺利拿到了学位,接下来一路斩*无数,终于挺进了世界500强,这不是在利用自己的才华,去为别人卖商品或服务(比如Apple电脑,可口可乐汽水或者阿里巴巴的虚拟服务等),以实现自己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吗?
笔者提到的“大龄男女应把自己当作商品,应有营销思维”,正是源于自己以前在商学院的学习体会。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群雄争霸,各有千秋,互联网上信息泛滥,人们的时间高度碎片化,注意力极短,很多男女在接受了多年的教育之后,便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交际圈子很受局限,而且还缺乏必要的,健康的恋爱经验和处理情感危机的能力,比如之前引爆网络舆论的北大女学生包某丽被其男友PUA并因“非处理论”而自*就是个极端的例子。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为什么不应花些时间和精力,通过提高情商,恋爱技能和外在形象,来美化和打磨我们自己,即恋爱时的主要“商品”呢?借助前期练就的营销策略,销售技巧,精巧的包装,引得“客户或TA的亲人们”驻足关注再到后期深入的了解,从而找到匹配的买家(单身伴侣)呢?《还珠格格》里面,大老爷家的闺中绣女不也是通过公开招亲,才觅得良才齐志高,成就一段佳话的吗?
在笔者看来,现在的“比武相亲”的擂台,已经部分转移到了线上,年轻人也应该积极适应并引领这个潮流,各位依然单身的男女青年,如果自己准备好了恋爱结婚的,要想脱颖而出,何不进行针对性地训练或学习,提高自己的硬软实力,或积极寻求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等,必定受益无穷。
比如,如果某人头发枯黄,发型老成,就应该勤加打理,并尝试更换发型;如果脸上有疤痕,就应该及时去修复,定期保养;如果缺少有质感的衣服鞋袋,就应该去置备几件;如果口才欠佳,就应去参加培训班学习,投入一笔金钱和部分时间,有何不可?恰恰是这些琐碎的,必需的而且漫长的,磨练的过程,才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恋爱市场,然后调整自己从而激发客户的“购买欲”。
同许多人一样,笔者从小到大都依照约定俗成的“优秀标准”,努力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员工,好孩子,后来发现,当你到了30 ,我们的文化和前辈们自动认为:既然你会学习,所以,你也会恋爱,也会经营两性关系,婚姻家庭,甚至是教育小孩,整个过程似乎必须无缝对接,瞬间完成才正常,但是,这真的合理吗?
我口中的这个“商品”,指的是很多35岁以上的,单身多年,身边的适龄配偶,越来越少的青年人(不含年龄或财富悬殊极大的非主流婚配案例),跟财力,金钱,物质,一点关系都没有。前一阵子,刷屏的上海名yuan,甚至是某某天王sao培训班等等,网上的反对和批评声音,明显占据主导地位,笔者认为:存在即合理,因为总有与之相对的异性,他们就是需要这样的“优秀人设”和“幸福模版”。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只要当事人没有伤害到别人,这不是就是典型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范本嘛。君不见,天王也快奔60了,说不定他正想结婚和生娃呢?子非鱼,安之鱼之乐乎?富二d说不定挑花了眼,空窗很久,只想尽快找个顺眼的人,好回家造人顺带继承家c呢?
根据营销理论,人们在购物时,停留在商品表面的时间,仅仅为3-5秒钟;诚然,部分适龄单身女性的投机心理的确不可取,但是其做法和努力的方向却值得我们思考一番。如果把相亲或恋爱前的第一见面,当作是去“婚姻人才市场”去购物,而我们是“商品”,如何期冀对方在与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就能透过我们“朴实率真”的外表和只言片语,窥探到我们有趣的灵魂呢?老话有言,“怀才就像*”,要时间足够长,才会被人发现;不论是求职还是求偶,对于很多人而言,有且仅有一次机会,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应当抓住。
身边的一个单身多年,经济富足的,离异的海归男博士说,“这就是我本来的样子,如果对方无法接受我(指网上视频时),那我们没有必要再见面了(指线下)”,彼时,笔者还热心地给他提出一些恋爱建议,后来发现对方实在顽固,除了智商在线,情商和外形气质实在堪忧,只好作罢。
记得华艺传媒杜子建先生曾提及过“中国何时有贵族”的言论,老实说,前面这位博士先生让笔者想起影视剧里的一些人物:某老板坐拥亿万家财,出门时,脖子上还戴着一个大金链子,恨不得连牙齿也全部镶上黄金。简单粗暴地说,就是:虽然你拥有丰厚的家产,却没有与你相匹配的气质和修养,更加算不了贵族,而是货真价实的土豪;海归更要有国际化见识和胸襟,而非坚决拥护老掉牙的审美和过时顽固的婚恋观。当然,在当今社会里,这样的男士还是会因为其碾压性的优越物质条件,吸引到不少的优秀女性前仆后继,轻松赢得一众的“屌丝”(注:仅指物质条件处于劣势的男性)的艳羡和谩骂,就像各类层出不穷的富豪相亲会一样,只能说,“各花入各眼”,我的瞎操心,纯粹是一种资源浪费。
扯远了,最后,不论是对于依然单身的还是已婚的朋友,笔者将那堂商学院营销课上的理论,稍微转述一下,供诸位评述:
你现在需要一个伴侣(丈夫或妻子),如果你想有效地营销自己,你就要提供客户想要的东西(比如温柔体贴的妻子,有担当的丈夫,和温暖的家庭氛围等),而不是你自己喜欢的东西。
以上的所有建议及观点并不是要改变你,或者让你做一些违心的事情,假装成另一个人,而是通过采取策略性的建议和行动,帮助你发掘自己最突出人的优点,为你吸引更多的异性性,扩大筛选的范围。
一旦遇到投缘的人,在你们今后的相处中,你将有很多的机会来展现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