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夫人图片,刘江一家四口照片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3-04-14 10:16:14

2018-10-23 14:1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刘慧

刘江夫人图片,刘江一家四口照片(1)

刘江一家人

难能可贵!同为美院校友,同为美院教师,时年93岁刘江,82岁章培筠,52岁刘丹——"书艺传家——刘江捐赠书法篆刻作品展暨刘江、章培筠、刘丹艺术展"10月21日在母校与观众见面了。数十件篆刻、书法精品、白描花鸟,让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成了一个巨大的书艺空间。

期待已久!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国家美术作品收藏与捐赠奖励项目吸引众多观众。展厅里,刘江先生的篆刻,偶参九叠文笔意,并熔封泥、陶范于一炉,在浑穆中求灵动,朴拙中寓雄秀;夫人章培筠笔下的白描花鸟,虚实相间,光影律动。儿子刘丹的书法篆刻,子承父业又隐隐自得。

刘江夫人图片,刘江一家四口照片(2)

刘江题写展名

金石书画古韵间

深秋,南山路上泛黄的落叶在讲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父亲刘江,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艺术家。1945年,他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预科习绘画,两年后升入油画系本科。1949年5月,他投笔从戎,投入了新中国对旧社会的最后一击之中。抗美援朝,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7年,他又回到浙江美术学院就读于国画系。 1962年,他参与了中国第一个高等书法篆刻专业的创建,并作为具体执行者之一而留在中国书法篆刻教育史上。之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篆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任西泠印社执行社长。他的书法篆刻外刚内柔,勇猛精进中饱含着家国情怀。

母亲章培筠,一个超越时代的艺术家。她始终没有离开过艺术,因为她已经来到了一个艺术的时代。她心平气和地在艺术之中,在她的时代之中。她认为工笔花鸟画"要有好心态才能画得好。画面要做到宁静、没火气,不受外界的烦躁所影响,需要不带世俗目的,目标纯粹,只是由心喜欢画画,简单地画画,只有这样才不会丧失自己的本心,变成别人的审美。"她的画外柔内刚,有养眼养心的表,坚定不移的里。

儿子刘丹,一个设计时代的艺术家。他在中国美院学的是设计专业,又赴国外留学,学的也是设计。在这个风尚设计的时代,他却回归中国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潜心于书法篆刻,回到了自我精神的"家"以实现文化复兴的个人探索。这是时代的赋予和他的担当与责任。

"家+家"这"时代三部曲",在这里,它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看到了时代中的艺术,看到了艺术中的时代。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在"时代"中能有何作为,看到了"时代"是如何选择艺术家的。更看到了,一个全部都是艺术家的"家"对于时代、艺术与生活、生命的意义。

刘江夫人图片,刘江一家四口照片(3)

大丽花 白描 (章培筠作画 刘江印章)

观者如织的展览现场,许江来了,王冬龄来了,浙江美院的师生和全国各地赶来的艺术家们相聚一堂。穿越书艺三人展,时光滑落西子湖畔——刘江、张培筠、刘丹一家三人,如同中国美术学院的缩影,见证了中国艺术教育的繁花盛开。

半世纪珍藏大众共赏——飘逸多姿的行书、峰回路转的篆书、颇见功力的篆刻,在美术馆,静静散发着诱人的馨香……金石篆刻所蕴涵的流动之美尽现眼前: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一把刻刀,浸濡或浓或淡的汗水,在石上纵横驰骋,满眼烟云,氤氲出万千气象,挥洒出篆刻家的内在精神,而"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的杭州,天然地与篆刻艺术有着特殊的缘分。数十年里,从嘉陵江到鸭绿江再到钱塘江,临湖而居的刘江先生钟情西湖并驻足流连,留下了大量绝美的篆刻作品。

汉文字,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既是华夏文化圈不可动摇的千载基石,又是代代中国人日新又新、曰严曰敬的文化活态。作为一种"字",它记载了汉民族的千年历史,刻录着华夏文化的脸谱家书。作为一种"文",它指点江山,激扬天地,宛若惊鸿,翩若游龙,以建筑与节律之美,揭示华夏大地的性灵,抒展世界上最简约弘美的文心诗意。"而这门性灵之学,一直到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之初,才在中国美术学院开始她的高等教育的学历教程。从那时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却又是深思的初创期。刘江先生是横贯这个初创期的承上启下之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十年前,象山校园即成,需建一道纪碑,请先生写碑题。先生第二日就送来篆书,豪阔之气盎然。此碑至今立于象山东麓的巨匠广场,蔚然象山一景。去年参加先生90寿辰纪念展开幕,又见先生,笑容可掬,双目却时而涕泪,令我们心中不禁冲荡。

刘江夫人图片,刘江一家四口照片(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