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成功的国际投资家,大家会不经意联想到那些华尔街的大鳄们。但世界并非只有美国金融市场,欧洲和亚太金融市场也盛产优秀的投资家,他们用自己独到的投资理念征战于金融市场,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位英国投资家安东尼·波顿。
人物简介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1950年3月7日-),是英国最著名的基金经理和投资人。早年,他曾在剑桥大学学习材料工程学。毕业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金融业。从此波顿利用自己的才智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游资理财方法与途径。他一直都是投资界和基金管理人士的宠儿,他不仅被认为是英国乃至欧洲30年来最成功的基金经理,而且还曾被《泰晤士报》评选为史上十大投资大师,位列格雷厄姆与巴菲特之后。
安东尼•波顿,全球领先的投资管理公司——富达国际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兼高级投资经理,是欧洲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人之一,在业界有着“欧洲的彼得·林奇”之美誉。自1979年以来管理过多支基金,获奖无数,被业界尊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由他掌舵的基金平均年回报率均超过20%。尤其是他管理下的富达特别情况基金,自上世纪70年代成立以来,已获得超过14000%的投资回报,表现明显超越了同行和行业的标准水平。
人物生平波顿于1950年出生于英国,求学于世界知名的剑桥大学,学习的专业是材料工程学。毕业后,经过家族的一位朋友介绍进入了金融业。
1971年,波顿的投资生涯开始于一家小型的商业银行凯塞·厄尔曼(Keyser Ullmann),后来这家银行在英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银行整改中*。在凯塞· 厄尔曼的经历形成了波顿后来一直秉承的投资风格。因为该银行管理的其中一只基金是史罗格莫顿信托基金(Throg morton Trust),主要投资于一些小型的公司。波顿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有这种偏好和做自己的内部调研。而且凯塞 ·厄尔曼的分析团队包括一些基础分析师和一个技术分析师,从那以后,波顿就一直喜欢使用股市趋势图表作为他的投资参考。担任了6年的投资分析师后,波顿提前看到了危机,并选择了离开。
1976年,波顿跳槽到了一家南非控股的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施莱辛格(Schlesinger)的伦敦分部,起初担任投研助理,后来升任基金经理开始独立管理基金。
1979年,是波顿人生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年。那一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当选英国首相,而波顿也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完成了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两件大事:结婚和换工作。波顿的妻子莎拉(Sarah)是他在施莱辛格的同事,随后的事实证明有这位好妻子的帮助才会有今天的投资大师波顿。
当时波顿虽然雄心勃勃,希望在30岁之前升到主管的职位是他的个人抱负。但是,当时29岁的波顿生性腼腆,犹豫要不要主动去联系当时已经去富达国际的一位前施莱辛格的理事。而波顿的妻子极力鼓动波顿去打这个电话,并且说富达国际是一家极有发展潜力的公司。
1979年12月,波顿加入了富达国际。当然,是因为那一个重要的电话和随后的成功面试。当时富达国际在英国市场投放了首批4只信托基金,其中就有后来波顿管理的叱咤风云的富达特殊情况基金。
安东尼•波顿1979年12月管理富达特殊情况基金,至2005年12月的26年当中的年均复合收益率为20.4%,26年间19次跑赢市场。
2007年,波顿退出了富达基金管理,避开了金融危机。然而,原本可以功成身退的他却在2010年高调宣布将投资中国股市,管理一只规模为10亿美元的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Fidelity China Special Situations)。
截至2012年4月30日,波顿管理的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Fidelity China Special Situations Fund)自2010年4月成立以来已亏损了15.7%,同期MSCI中国指数仅下跌8%。这一成绩让波顿面临颇多质疑,“欧洲股神”折戟中国市场。
至于股神在中国亏钱的原因,总说纷云,但主要还是归结于对中国市场不熟悉,对中国的人文制度不适应,甚至不能分清楚哪些官方消息是真,哪些官方消息是假。但是尽管如此,安东尼·波顿还是对中国未来的股票市场充满信心并打算推迟退休。继续在中国股票市场鏖战。
在投资中国受挫后,有“欧洲股神”之称的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宣布辞任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经理,并于2014年4月1日正式退休。富达基金在2013年6月17日(周一)的一份声明中宣布了这一消息,富达太平洋基金经理Dale Nicholls将接替波顿,交接工作将在2014年4月完成。
投资理念投资大师们的投资理念都不会很复杂,仅是一种投资哲学的体现,需要投资者们用智慧去领悟。
波顿自己将其投资经验归纳为三条,知道拥有一只股票的原因,知道其价格反映的折价,了解自己。
知其所以然
波顿还清楚记得他的第一笔个人投资,那是他在伦敦金融城的一家小商业银行工作不久后。一个朋友给了他一个消息,让他投资一家锡矿业公司的股票,而他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之后几天之内股价*,那可能是他有生以来亏损最快的20%。由此他得到一个重要教训--不要听消息做投资,很难赚到钱。你的“投资理念”应该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果事情发生变化破坏了这一点,最好是离场而非坚持并期待出现最好的结果。
股价反应预期
关于投资,很多人都困惑于股市到底反应了多少未来。就是说投资并不主要取决于未来看起来是好是坏,而是取决于股价是否已经反映了这些预期。当前景看上去不错,并鲜有经济危机的时候可能并不是投资的好时机,因为此时股市已经处于高位。反之亦然,当一切看起来很糟糕时,则可能蕴藏着一个很好的买点。
逆向进取
波顿管理的“特殊情况基金”一直坚持逆向投资的理念,标的是那些净资产、股利收益率或每股未来收益被低估,但却具有某些潜在因素可以提升未来股价的公司。这些公司有“商业特权”(business franchise),使其在未来十年在行业中占据翘楚地位,并且价值持续增长,同时具有内生力,其生存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并且能在中期经营中产生现金流。
“现金回报率是评价一家公司吸引力的最终尺度。如果要在现金流和成长率之间作出选择,我更倾向于现金流。”
波顿眼中的优秀管理者应该有战略眼光,并对公司的日常运营和财务管理都了如指掌,而且应该是坦诚地直面投资者的。
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一次公司实地拜访后,波顿抛售了其投资组合中的一只重仓股——西班牙集团公司Torras Hostench。因为,虽然这家公司得到了科威特投资局的青睐,但其总裁时刻需要保镖跟随的异常情况使得波顿对其公司管理层的信赖大打折扣。
事实证明,波顿的直觉是对的,这家公司后来成为西班牙最大的*公司之一。
投资信心
对波顿而言,在投资股票时,最重要的不是目标价格,也不是资产配置,而是信心。
波顿认为,通过预测公司的未来业绩来给出具体的目标价位是不可能的,因为短期股价是买卖均衡的结果,而这个均衡是脆弱的,很小的市场变化就会引起波动。他甚至建议投资者“忘记买进股票的价格”,不要让股价成为自己的心理障碍。因此,波顿做得更多的是定期复核投资理由和评估信心程度。“如果公司状况持续恶化,就应该坚决抛售。为证明自己当初买进的理由是正确的而继续加仓想把钱赚回来的做法是危险的。你不可能用亏钱的方法把钱赚回来。”
在建立投资组合时,波顿首先要问自己的是“我的投资组合是否与我的信心程度相匹配”。在选择个股方面,他也只选那些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如果对一只股票没有信心,即便是指数中的权重股,他也决不买进。开始时,他只在一只股票上投入资产组合的0.25%,之后,随着信心程度的增强,渐进式增仓,但任何一只股票在组合中的比例都不会超过15%。
在决定抛售股票前,波顿会考察是否满足三个条件:
1.如果某些事情否定了我的投资理由;
2.如果达到了我的估值目标;
3.如果我找到了更好的股票。
在审视自我信心的同时,波顿同时提醒投资者要时刻注意市场的情绪,长期来看,股市反映的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但短期来看,它反映的更多的是人们愿意买进的价格,这个价格可能和公司的内在价值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最重要的不是你自己知道什么,而是把你所知道的和其他人所知道的作比较。”
小马有话说波顿的投资理念并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地方,也是关注企业现金流,寻找被低估并有较大预期的股票,在投资逻辑不变的情况下持有。
投资的理念万变不离其宗,说来说去都是这些,只不过有的人更加细化,有的人较为粗犷,这由投资者的切入点所决定。
作为普通投资者,一定要找到自己投资的切入点,并为自己的投资找到充足的理论依据,且围绕这些依据展开投资,关注依据的变化。只要切入点是有力的,终将会成功,而很多人缺少的正是这些简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