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路迢迢,先行一步,朱格的身死于他来说是一个悲剧,而在这个悲剧的背后则是皇权奴役之心的沉沦,他的眼中只剩下庆国,却没有了独立思想,身为监察院的人只有范闲最符合叶轻眉碑文所期望的,可怜聪明绝顶,终究成为一枚他人手中的棋子罢了。
世事如局
《庆余年》中最大的特色则是完全把小说中世事如局的魅力展现出来,其中很多事件是一环套一环,提前布局,这个布局则直指人心,而身在其中的许多人都成为了棋子,朱格同样不例外。
朱格很聪明,聪明人做事不会露出太多的痕迹,只能被排除法猜测,所以自从范闲第一次刺*安开始,陈萍萍就开始布局要找出谁在帮助皇室中人了,当然并不知道是长公主和朱格,要提前布局,而这个布局中关键的一个是言若海。
估计其他人没有朱格聪明,所以用的手段简单测试一下都洗脱了嫌疑,至于言若海怎么没有嫌疑,剧中并没有明指出,估计也会有所测试才正式通过的。那么剩下最大的嫌疑就是朱格了。
聪明人得要聪明人去对付,测试朱格那就通过言若海引出来,毕竟他的儿子言冰云是被陈萍萍一脚踢到了北齐当卧底了,这个差事可不好当,搞不好会送命,所以在所有人的想象中,言若海一定会有所不满。
这也是为什么言若海煽动那些不满的人刺*陈萍萍时如此容易,哪怕朱格问言若海有没有参与刺*院长时,言若海不说话比直接承认的效果就好很多,聪明人很多事都不需要说出来,直接说出来反而引起对方怀疑,不说效果更佳。也正是这一步步的棋局让朱格相信言若海是院长的反对派,既然是反对派相应的做事会隐蔽,那么干掉他就很容易了。
当长公主信心满满的认为朱格能够成功干掉言若海,以后监查院会为她所用时,却不知道这个布局在范闲还没有进京都时都已经布下了,当然这个布局也是庆帝许可的,范闲被刺*也许事不大,但是有人通过监察院下假命令一定有皇室的人参与其中,这可是皇帝的逆鳞,皇室之人不能插手监察院的事,否则就是居心不轨。
朱格很聪明,他和长公主也会布局,只不过他们的布局是把眼光局限在监察院内的力量之上,却是忽视了外部的力量和变数,正如下棋的人一样,一般人也许看到后手的二到三步,而高手则可以看到全局,站在更高的更大的范围去看,而庆帝和陈萍萍就是这样的人。
在朱格的布局中,掌握的黑骑没有调动,影子也呆在监察院内没有出来,那么就没有其他力量可以参与其中了,忽视了原来在抓捕司理理时调走的那一部分黑骑及太后身边的高手洪公公。
长公主很聪明,当听到洪公公突然出宫时就意识到不对,终于领悟到原来自己布的局在他人的眼中是如此可笑,陈院长早就布好了局等着她上钩了。
所以最后我们看到,当庆帝愤怒之下要宣长公主晋见时,长公主都已经跪在门外了,这种预知能力和聪明劲却是了不起的,只是用错了地。
朱格之死可以说是死于布局当中,庆帝和陈萍萍下的棋局比长公主更加的高明,在不动声色过程中完成了布局,顺带着让陈萍萍把监察院内的不安份分子一网打尽,其实这些不安份的人只是不满意陈萍萍却是忠于皇室的,是那些一心为庆国所谓大义而激愤的,只是不知道现在皇帝还是满意陈萍萍的监察院,这些人再大义也只能作为弃子了。
讽刺的是叶轻眉创建监察院的初衷是为了平衡皇家的权力,是希望终有一日能够人人平等,再无权势压迫,有尊严的活着,不以钱财论成败,不以权势而屈从……,身为监察院中的一员,朱格依旧是时代思想局限下的一员,他要忠于皇室,忠于他的大庆了,他有憾无悔,他认为他死得值。
世事如局,世界也是一盘棋局,庆帝轻轻抬一抬手,抹去了一枚棋子,继续他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