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马竹马相渐远
田润叶和孙少安是一起长大的邻居,是童年的玩伴,也是学龄期的同窗。如果两人的人生轨迹始终相同,那么真的是上天眷顾,有情人终成眷属。
然而,实际情况是,两人拥有相同的起点,却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润叶家中经济变暖,父亲做上了村里的支书,她也一路求学,毕业后回县城做了老师。
工作体面,家中无负担,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而少安则因为贫穷辍学,十几岁的时候就彻底变成了一个农民,没出过远门,一直在村中的土地里忙碌。
年年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每天为了生计焦头烂额。
曾经的青梅,已经成了一支耀眼的;以前的竹马,却是普通人中不起眼的一个。
孙少安深知两人之间的差距,所以从没有做过逾矩的举动,他不会去主动打听润叶的消息,更不会因为她回来教学而去学校里找她。
因为有自知之明,所以不想有过多的交集,因为深处两人世界,所以从不敢去打扰。
可润叶却恰恰相反,上学的时候,每次放假她都会去少安家拜访,还拿着各种零食去孝敬少安的奶奶。工作了之后,她也没有嫌贫爱富,依旧像之前一样想着他们一家。
润叶虽然口口声声叫着“少安哥”,但在她的心里,他不止是一个哥哥。
这就是孙少安和润叶的区别,前者觉得自己穷不能和她多来往,后者觉得自己不怕苦可以和他一起担。
在田润叶到了适婚的年纪,被迫相亲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要告诉孙少安。
这种举动,无他,是因为在乎他的感受,也是想坚持探探他的心意。
然而,当润叶告诉少安事情的原委之后,孙少安却连连赞叹这个名为“向前”的相亲对象,父亲是领导干部,家境不错,他自己又是一个司机,工作体面。
终究,润叶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她告诉少安,并不是想知道,他对于自己这个相亲对象的看法,而是对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看法。
很显然,孙少安什么都懂,只是选择了逃避。两人如今的处境天壤之别,他怎么会觉得自己有资格和润叶谈情说爱,步入婚姻呢?
与其说他希望润叶嫁得好一点,不如说,他在责怪自己,不能给她想要的生活。
那些温暖的曾经,如今看来,都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在现实面前,爱情显得如此单薄。
二:爱和生活难两全
如果说孙少安和田润叶的处境,是横档在两人之间的鸿沟,那么,润叶后来的举动就已经将它填满了。
润叶为了向少安表达自己的决心,交给他一个纸条,上面写着:
“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
在当时那样一个婚恋观念普遍不开放的年代,一个女孩子能主动表白,其真心天地可鉴。可即使如此,两人最后还是没能在一起,到底为什么?是因为少安不够爱吗?
不是的,是因为他太爱了,爱到不知所措了而已。
孙少安家里真的很穷,弟弟妹妹在上学,父母已经年迈,奶奶有病在身,带着姐姐的孩子还要时常要蹭饭,叔叔一家也要去接济。
孙少安作为家里的长子,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而润叶从小没吃过苦,没下过地,一直活得自由舒适,和她一起长大的孙少安,又怎么舍得把她拉进生活的深渊呢?
如果她嫁给一个司机,那位领导的儿子,那她的一生不会因为贫穷而苦恼,更不会为了金钱而挣扎。只会因为嫁给了一个好家庭,活得更加肆意和优渥。
孙少安不想打破这份美好,更不想润叶陪自己吃苦。
所以,在他的远离、沉默、无声拒绝的背后,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爱得深沉。
真正爱一个人,是想给她锦上添花,而不是让她经历风霜。这份感情里的孙少安,最想看到的,不是润叶和自己结婚,而是她可以嫁给一个更好的人。
这种爱,是伟大的,是纯粹的,同时也是无私的。
这就是为什么孙少安在被告白后,选择了独自一人去山西相亲。就是为了坚定自己的决心,也是为了让润叶彻底死心。
或许,在孙少安看来,最好的结局不是相守,而是把爱深埋心底。
田润叶的感情是理想的,孙少安的目光却是着重于现实的。
前者觉得婚姻就是有情饮水饱,后者认为婚姻就是真实的生活。这种冲突,就是路遥作为作者,极力想表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