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被忽略的部分是什么?
薛绍真的不爱太平吗?并非,他的犹豫、扭捏,甚至时而的冷暴力,恰恰因为他害怕自己太爱了,否则对不起自己的发妻、他们的孩子、以及他身上的教条道义。
不堪负重而自尽,死亡才让他心无旁骛,全然接受。
敏感的太平也是在这一刻释然,并且也在自己大限之时充满对彼岸的憧憬。
进一步说,薛绍始终反感和抵御的恰恰是太平背后的人,武则天,以及她们所代表的皇权。
这是超出史实、现实的文艺创作。
△ 去年薛绍墓被发现了
除了薛绍,在道德上不完美却依然在活在荧幕中让人动容的角色还有很多。
除了上述所说的贺兰氏、李弘与合欢。
Sir想特别说一个人,已故演技派演员傅彪出演的武攸嗣。
剧中的角色与历史上的形象大相径庭,根本不是一个人。
他并不尚武、土肥、不解风情,其实是反衬了太平的“渣”。
因为薛绍的死,太平迁怒武则天赌气嫁给武攸嗣,但从未正眼看过他。
武攸嗣一直在努力,但最终失败,一日喝醉了酒而乱性,好好渣了一回,深感羞愧,其实万念俱灰,也选择了自尽。
三观党看,太平渣不渣,嫁了人还在惦记别的男人,不也在“冷暴力”?
但太平不也在延续薛绍的痛苦,反抗的是自己的母亲和皇权,对于感情的执念难以背叛。
薛绍、太平甚至武攸嗣,被皇权和宫廷文化碾压的人,如此复杂、饱满同时不乏迸发激越火光的角色,真的可以用一个“渣”字概括了事吗?
回到最初的话题,要问《大明宫词》和《清平乐》的区别,其实一个小闲笔就能说明问题。
禾儿为了安抚生母去世的宋仁宗赵祯,不惜用身体去呵护,对方轻轻问:疼吗?
禾儿羞愧地点头。
这可能已经是剧中最“出格”的一段。
《大明宫词》里,小太平模仿宫人假上吊,恶作剧去要挟母后。
一语成谶,她最终也是这样走向自己命运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