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
当我们缅怀亲人
很多朋友
除了思念
可能还带着遗憾
甚至创伤
过去两年
记者蹲点安宁疗护
在评论区
收到很多网友的生命故事
当亲人的疾病无法逆转
最后的时刻有多难熬
这个清明
讲述一位老人的故事
也许能帮到你
或是你的家人、朋友
对父亲说,这是“疗护科”
刻意避开了“安宁”两个字
把父亲送进“安宁疗护病房”前,王静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北京这些大医院,没有我没跑过的,呼吸科和肿瘤科都明确告诉我,不会再收我爸住院了。”
王汝林,82岁,确诊小细胞肺癌晚期,无法逆转。很多个夜晚,他只能一直坐着,即便吸着氧,也躺不下来,“随时有憋死的风险”。一位医生建议她:“赶快去找安宁,否则就是ICU病房收你,那个时候,你可是看不到,摸不到。”
病情无法逆转,该怎么和父亲开口?
在北京海淀医院安宁疗护门诊,王静一度情绪崩溃,“我怕我爸接受不了,老人都会非常在意的,回不了家。”
后来,她尝试用医生提供的方法询问父亲:“在家里已经没有医疗手段了,去医院缓解你的症状,你愿不愿意?”
父亲同意了。
但王静仍然没敢明说。
“当时我有小心思,我是用最快的速度推进这个门。”王静对父亲说,这是“疗护科”,刻意避开了“安宁”两个字。但二十多天后,父亲越来越觉得不对劲,虽然症状得到缓解,但是“这样持续放胸水,我是没有出院那一天的。”他开始自己在网上查病情,让女儿把医生喊来聊一聊。
与其让父亲乱猜,不如告诉实情。
那次和医生们聊完,“我父亲很明确地说,我离不开医院,我不能出院,咱们共同努力吧。”
那天起,老人开始规划自己最后的时光。作为一名电子商务专家,住院前,他正在带队编纂《数字经济大辞典》。他让女儿从家里搬来了电脑,把病房变成工作室,赶书稿、追进度,还组织了好几次线上会议。
就觉得那一夜
我陪着父亲,就够了
父亲比自己想象中坚强。
“实际上,我对于这个话题想得太多,我父亲接受起来没有那么难。”王静说。
她养了花,医护们每天去爷爷的病房“赏花”;每天下午,她都会给父亲弄点他爱吃的冰淇淋;即使病房很热,父亲也爱念叨自己不能穿短袖,王静就故意穿个毛衣给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