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节奏变得快速凌乱,刻画了诸多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又都矛头锋利的指向了玛莲娜。尤其是在父亲去世后,她彻底的失去生活来源,只能依靠“卖肉”为生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女人为了一块面包、一些食物而不惜名誉的悲惨。
直到玛莲娜被怀恨已久的妇女们揪出来剪完头发,玛莲娜裹上一身黑衣离开这个小镇后,一切又都重归于寂,电影的节奏又开始慢了下来,终于让喘不过气的观众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通过节奏的变化反衬人物的命运变化,是很多电影中惯有的手法,但朱塞佩·托纳多雷将这种方式用到了极致,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强烈的保护女主的冲动。相较于很多目前影视市场上女主通过卖可怜、做作的表演希望赢得观众同情的人不一样,贝鲁奇在电影中没有多少台词,但正是通过她的演绎,为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想象,才造就了永不磨灭的经典。
二、从历史背景解析两个人的悲剧人生
导演是坚定的反战主义者,因此,从电影的总体调性上,这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批判性电影。从女主角玛莲娜和她丈夫的个人命运入手,揭示了在那个时代,墨索里尼倡导的的法西斯战略对于本国人民造成的伤害。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1940年春末,也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的几天后,墨索里尼为了抢占战争胜利的果实,匆忙对法国宣战。
电影里多次出现了有关这场战争的线索,并巧妙糅合进了电影中的细节之处。
电影开头,少年雷纳多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辆自行车,当他骑着车穿越广场时,墨索里尼正在发表全国演讲,此时,狂热的意大利法西斯政府正在征兵,他们的成功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连西西里这个与世无争的小镇都为之沸腾,玛莲娜的丈夫尼诺正是在这个时候被征兵上了前线,开始了自己悲剧的人生。
然而另一边,一帮孩子正在阳光下用放大镜烤着那只蚂蚁,并用讥讽的口气说:
“这小家伙还不知道自己要死了吧。”
这个小家伙,在这里不仅暗喻了此后电影女主角的悲惨命运,更是暗喻了这场战争注定要失败的结局。
但此时的意大利是狂热的,被战争挑逗起来的人心,就像干柴上的熊熊大火那样不可遏制。
连小小的雷纳多也不时用参军这样的借口抗议父亲对他的拳脚教育。
在这部电影里,雷纳多的父亲虽然是一个贫穷家庭的小人物,但他所代表的角色爱家庭、开放、包容,甚至带着孩子去完成了“成人礼”。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坚定的反战主义者。其实他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还处在理智当中的意大利人,他们无能为力,但他们懂得这场战争并不是正义的战争,他们就像是导演为意大利留下的希望。
在雷纳多跟踪玛莲娜第二次到她父亲的居所时,小镇的喇叭中又播放出关于战事的最新消息:
“武装参谋部宣称,我们英勇无敌的战士重创了······盟军放出的不知名的武器,为了提高我军在前线的士气,所有市民的抚恤金,将被再度延迟发放。”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轴心国的军事进攻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他们开始节节败退,甚至无力支付市民的抚恤金。而在这样情况下的意大利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小镇上人们扭曲的心灵就是这个国家扭曲心灵的真实写照。
对于玛莲娜的美,男人们想到的只是疯狂的占有,不顾她的男人此刻正在战场上为他们拼*;而这里的女人,从来没有自我的概念,以男人的爱好为自己的爱好,时时刻刻都提放着这个可能抢走她们男人的女人。
当时的意大利国民已经穷困到了什么程度,雷纳多的妈妈曾经抱怨过:
“他们给我们的东西都是废物。”
而雷纳多的父亲说:“苏联也是那样子。”
在意大利的国内宣传中,万恶的法西斯政府对国内的人民极尽剥削压榨,还通过宣传,让自己的国民觉得其实国家都是一样,这更加凸显了政府的作恶多端。
当战争结束,缺了一支胳膊的尼诺奇迹般的重新回到这个小镇上时,这名战斗英雄受到的却是大家的冷嘲热讽,他气愤的说:
“我真不该为你们这帮人上前线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