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点》的英文名为《The blind side》(汉语可以直白地翻译为盲区),我曾一度迷惑这部影片为什么会被翻译成《弱点》,因为我甚至在看完影片故事简介后仍然无法想到这样的故事跟“弱点”有什么关联。如果想了解一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旨和其中的内涵,看完它绝对是最好的选择。而我是一个明智的人,所以我没有点击播放。啊,不,开玩笑啦。我是个明智的人,我怎么能不去欣赏一下这部佳作呢。要知道这部电影的投资仅为2900万美元,却在上映三周后获得了高达1.29亿美元的高票房,这部体育励志片成功俘获了一系列体育迷和治愈系观众的青睐。
其实,这部电影里的故事取材于一个真实的事件,改编自后来成为NFL选秀明星的迈克的个人回忆录,更重要的一点,在影片所展现的迈克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来自迈克周遭的由平凡的善良组成的合力,这包括学校老师对他的宽容,教练在他遭遇不公时地挺身而出,甚至还有能够被他的家庭归属感所感动的大学生体育协会调查员,在这个非典型的美国梦故事中,被突出的不是个人的奋斗,而是社会对个人梦想的接纳和期许。
大家喜欢玩橄榄球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认为它是一种看似“野蛮”的体育运动。一群人在球场上拼命般你推我搡,即使身穿防护装备,依然让我觉得害怕。当时年幼无知,并不懂得什么体育精神。慢慢长大后,我开始理解橄榄球的运动精神,也开始喜欢这种“男人”的运动。球场上的你推我搡,每一次冲撞都是一次力量的较量,每一次冲锋陷阵都是为了集体的荣誉。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往前冲,这才是男人,这就是我喜欢的橄榄球。
言归正传。“弱点”和盲区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其实,盲区说的是橄榄球赛场上四分卫的盲区。这个盲区既呼应了电影里的运动,又在侧面反映着社会的“弱点”。这个“弱点”其实就是在呼应着影片的主旨。奥赫是个可怜的孩子,无家可归,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父母离异,他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母亲又是个放纵的女人,吸毒成瘾,我们称其为“瘾女子”。奥赫是个黑人,从东家跑到西家,孤儿的生活并不好过。他是黑人,这里却无关乎任何种族歧视的话题。但是他是个大块头,他是个必须吃饱饭的家伙,养父养母们真的是怕的不要不要的。他的“流浪放逐”一直到陶西太太的出现,终于被终止。说到陶西太太,她是个热衷慈善公益的好人。也许是公益心的驱使,她就毫无缘由地收留了这个黑大个。黑大个跟陶西太太的家是有些格格不入的,家里的大女儿首先表现出不解。动物都有捍卫自己领土和主权的天性,自己的家里忽然来了一个大块头,也难怪柯林斯会不适应。对这样的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家里有姐姐,一般情况下还应该有个弟弟,这属于幸福家庭的“标配”。弟弟小肖恩则并不讨厌奥赫,他喜欢跟这个单纯善良的大块头一起玩耍,他喜欢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这个好朋友,因为小肖恩一样单纯可爱。
对寄养家庭来说,陶西太太一家一定是非常仁慈和善良的。她们不但包容了奥赫的一切,还为他聘请私人家庭教师。正是陶西太太和丈夫对奥赫的天赋给予了及时的挖掘,才让一个橄榄球天才运动员得以出现在世人面前。
天赋被埋没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对于孤儿奥赫来说,显然他是无比幸运的。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主旋律电影,尽管有其伪善的一面,但真正做到了打动人心,用一个平凡人的个性化成功之路来诠释社会发展水平和国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