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生大结局下,大武生电视剧大结局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06 15:59:50

【笔者按】这是笔者前年应约而作的小文,写晋剧当红须生谢涛的事。那会儿说这里要用,那里要用,现在落得自用,盈亏自负,也挺受用。

我认识谢涛已快30年,了解程度在深浅之间。要我现在评价她,是演员,也是个士君子。一般演员从戏文中认字学文化,谢涛从中用心学的是历史,提高的是史识。尤其是演罢了四部新编文人戏,长期接触了郑怀兴、徐棻、曹其敬等国家一流大编导,她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大大升华!如今与她谈历史谈家国谈人生,可不是只有来言去语了,时有哲思妙论蹦出来,惊掉你的下巴。所以,下面这些文字,只是一幅素描初稿,画出她的魂灵,尚待时日。

巴黎之夜

法国、巴黎、阿迪亚尔百年小剧院。

中国、山西、晋剧。

从前,谁能把这两组文字巧妙排列在一起?把这两组文字背后的风格迥异的中法文化编织在一起?没有过,从来没有过。只有2007年的谢涛,不仅实现了这一美丽的文化跨越,还把中法文化交流之三昧,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2007年11月,由法国文化部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戏曲节,在距埃菲尔铁塔不远的巴黎阿迪亚尔剧院拉开帷幕。作为展演的6台剧目之一,晋剧《范进中举》闪亮登场。演出一结束,座无虚席的阿迪亚尔剧场内,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大武生大结局下,大武生电视剧大结局(1)

全体演员谢幕。

主演谢涛谢幕。

谢涛多次谢幕。

谢涛拿掉头饰露出美女长发的谢幕。

巴黎观众表现了极富文化个性的观感反聩……

夜已深。谢涛入住的旅馆房间里,她依窗而立,望着不远处埃菲尔铁塔的夜间倩影,陷入久远悠长的沉思……

红红5岁那一年

一所初中学校六一儿童节汇演舞台上,5岁的红红在清唱晋剧《红灯记》选段,台下掌声如开锅水。

大武生大结局下,大武生电视剧大结局(2)

她就是幼年谢涛,小名红红。后来她说:“我3岁时就想像妈妈那样站在舞台中间唱戏,让那么多观众给我鼓掌,给我叫好。”

何谓天赋?天赋就是天资、资质,是生来俱有、禀受于天的那一份恩赐,是成长之前就已经具备的成长特性,是针对某种才能或领域的一种特殊天生执念,是可以在同样经验甚至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有别于其他人的一种成长要素,而且它具有独一性、是一种非“这一个”不能具备的天赋器量。其实,每个儿童都具有天赋潜质,父母的责任在于发现并开发它。无视子女天赋走向胡乱投资是糊涂爹娘。

马鞭打不疼个性

11岁的谢涛,同时接到2个录取通知书:太原市第十二中学的和太原市艺术学校的。她毫不犹豫地撕掉前者,而把后者严严实实藏了起来,等待入学那一天。

院子里,谢涛在帮妈妈洗衣服。

十二中的女教师走进来,询问谢涛为什么不去学校报到。

谢涛慌忙溜掉了。

谢妈妈说:没见录取通知书,她没考上呀。

老师说:你家谢涛考上了,到底上不上呀?快报到吧!说完就走了。

谢妈妈甩掉手上的肥皂沫子,找来一条练功的马鞭,就追进房来。

谢涛只得老实交待,从自己的小抽屉取出艺校录取通知书。

谢妈妈暴怒。你小小年纪这般胆大,重点中学你不上,偏要走爸妈这条演艺路,你知道多么艰难多么苦嘛!她不由分说将谢涛按在床上,用马鞭狠抽屁股。

小小谢涛一声不吭,一声不哭,咬紧牙关不讨饶。妈妈打不下去了,扔掉马鞭,抱着谢涛大哭起来。你这孩子咋这么犟啊!……

许多年后,在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角儿来了》节目档上,谢妈妈重说这段往事,感慨万千。

谢涛就是以这种决绝的姿态,踏上了晋剧艺术之路。表面看起来是反叛母亲,实际上是对“戏非正途”旧观念的天然反叛。天赋战胜传统。马鞭打不疼个性!

我要《挡马》

太原西北郊窦大夫祠,太原市戏校旧址。

谢涛和一群新生在练基本功。

谢涛说:这种腰腿功,对我不算生茬,从小在剧团大院生活,叔叔阿姨看见我,把我两脚一提溜就倒立上了,所以五、六岁时我已经有了点小底功。但是,戏校的系统训练还是很艰苦的,跑圆场,走跪步,练把子,正身段,喊嗓子……唱念做舞这一套基本功,不下苦功是不行的。我在戏校4年,除了一年外出实习,集中苦练了3年基本功,可以说受用终生。

大武生大结局下,大武生电视剧大结局(3)

开始学戏的时候,分配谢涛演青衣,第一出戏是《女起解》。

谢涛在背《女起解》台词。

谢涛在老师指导下做身段。

谢涛在排练《女起解》。

谢涛很幸运,戏校校长沈毅先生亲自为她导演《女起解》。沈校长是京剧名家,直接以京剧《女起解》给她打基础。另一位指导老师花艳君是晋剧花派代表人物,也是谢涛妈妈的师父。一出名剧《女起解》,两位名家指导,谢涛的开蒙戏就不同凡响。

接下来学的是《*狗》,有点彩旦、花旦的活在里头,谢涛很受用。

但接着学《永寿庵》这出正工青衣戏的时候,从头到尾唱40分钟,谢涛的独特个性又不安分了。

戏校另一间教室里,吕铁成老师正在教学生排练《挡马》。

谢涛趴在外面窗台上偷偷地看,杨八姐深深吸引着她,虽是刀马旦,却有许多生角的活儿,英武刚健,正是自己喜欢的作派。

于是,谢涛找到教青衣的秦银环老师,要去学《挡马》。秦老师不敢做主,报告给教导主任鲍云鹏。鲍主任是京剧大武生,亲自跑到学生宿舍问谢涛,你能学好《挡马》?

谢涛说:我肯定能学好。

鲍主任二话不说,领着谢涛送给了吕老师。

谢涛果然不负众望,学得迟,进步快,反而成了个尖子生。

吕老师对其他学员说:谢涛示范,你们跟着她走就行了。

就这样,谢涛在戏校修业期满,以4出各具特色的旦角戏崭露头角,分配到太原市晋剧实验团(现名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习,时年15岁。如果说青衣改刀马旦是小石子落水,小有涟漪,那么接下来的旦角改生角,这个小姑娘可就要引发轩然大波了。(作者 周宗奇)

(未完待续)

来源/“与历史名人面对面”微信公众号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