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琼瑶的书,是在一本杂志上,上面选登了她的一个中篇《剪剪风》。之后我爸在报摊上给我买了一本琼瑶专辑,里面收集了她的五篇小说。
琼瑶小说很快占领了红钢城的各个书报摊。我在建七路上的一个摊头买了本《梦的衣裳》,在和平大道和建七路口的摊头买了本《聚散两依依》。
女生在课间交换对琼瑶小说的看法,莉芳认为《浪花》(也可能她说的是《船》)写得不错,有人最喜欢《*,*》,也有人强烈推荐《几度夕阳红》。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如果有人问你最喜欢琼瑶的哪部
作品,答案多半是你看到的第一本。
最美不过初相遇。
仔细想想,我和书报摊的初相遇,其实也始于这本《梦的衣裳》。从1985年开始,我有了固定的零花钱,初中三年,每月五块,高中三年,每月十块。除了买冷饮、零食,书报摊是我零花钱的又一大去处。从琼瑶到三毛,席慕容、汪国真、梁实秋、林语堂,第一次与他们的相遇,都在红钢城的各个书报摊。
位于红钢城黄金地段的新华书店,我去得不算多。书店的书还在玻璃柜台下摆着,要找什么书,得请站在柜台后的营业员去书柜上找出来。相比之下,书摊提供了与书店完全不同的购书方式,书既新鲜,又可以略微翻阅一下,看看大致内容,帮助顾客决定是否购买。
红钢城新华书店里有一位戴眼镜的年长店员。当我表示想买一本朦胧诗集时,他拿出一本硬面抄,用钢笔记下了书名和作者名,让我过阵子再来看。之后我再去书店,还没走近柜台,他就认出我来,连连道歉,说他没有采购到这本书,又问我还想买什么书,可以告诉他。
我略有点惊讶,但很快坦然接受了他的好意。我想了想,又点了泰戈尔的一本诗集。这本书后来也没有采购到,但他与我已成了可以聊几句的朋友。我向他表示感谢,他却说:“看到爱读书的人,我心里就很高兴。没有帮你买到书,真是对不起。”
原话记不得了,大意如此。
再去新华书店,大概是几个月之后了,我没见到这位老店员,之后也再也没见过他。当然,他看上去早就到了退休的岁数,我跟他打交道的那几次,很有可能是他在书店服务的最后时光。
没有这位年长店员的书店,依然矗立在红钢城最热闹的地段,门口永远有着青山区最多的人流,尤其是礼拜天白天,除了住红钢城的人会在这条路上闲逛,还有特意从白玉山、工人村赶来逛街的人。
红钢城不仅是武钢职工和家属的生活区之一,也是青山区的中心。从青山商场所在的建设八路到新华书店挨着的建设七路,则是中心的中心。
逢节假日,仅限于建八路到建七路之间的和平大道,仅限于新华书店所在的这一侧,只要天气不是过分糟糕,这段路上的行人,多到摩肩接踵的程度。
走几步,你就会遇到几个熟面孔,不是邻居,就是各时期的同学,或者是父母的同事。打过招呼,寒暄几句后,继续逛。大家从青山商场的一楼逛到三楼,再从三楼逛到一楼,出来后沿着人行道朝建七路的方向走,一路上会经过妇女用品商店、刘天宝大药房、邮局、新华书店。到了建七路与和平大道的十字路口,你可以选择往左拐弯,朝双洞的方向走,那儿有个大房子,里面有无数个体摊位,售卖款式时髦的衣服、鞋子。你也可以斜穿过马路,去建七副食品商店逛逛。如果天气很热,店里还有刨冰卖,虽然只有橘子和菠萝两种口味,但可以端着刨冰杯坐在店门口的简易餐位上,一边啜饮着冰水,一边观察来来往往的行人,别有一番风味。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