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歌歌词意思是,流浪歌曲歌词含义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09 21:32:50

前言

小时候,一首《流浪歌》唱遍大江南北,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千上万的打工者奔向异地创造美好生活,他们的心声都在这首歌里了。在古代,也有很多人、很多族群同样经历了这些打工者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让大家耳熟能详的鲜卑人就是其中的典型,鲜卑人为了拥有更好的生存条件,从山洞里走出,迈过大泽,翻过高山,跨过长城,进入中原,个中艰辛,只有他们自己清楚,然而他们一路上给历史留下的深刻印记却让后世从中深刻感受到那专属他们的荣耀与辉煌。

流浪歌歌词意思是,流浪歌曲歌词含义(1)

拓跋鲜卑的“流浪”路线

一、走出山洞

鲜卑拥有的较高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拓跋氏最后进行的“孝文帝改革”,改革让鲜卑人和华夏人逐渐融为一体。关于拓跋氏最早的居住地,现在说法众多,其中认可度较高的当为幽都,幽都不是幽州,指的是常年黑暗的地方,之前很多史学家认为幽都是位于北极圈附近,这种说法目前已经被考古学家们推翻,经过多年考古发现大兴安岭地区才是幽都真正所在地。大兴安岭都是原始森林,鲜卑人当时主要以"石室"为居所,说白了,也就是住在山洞里。

据《魏书》所载,当时一个位于东北的乌落侯国意外发现了拓跋氏先祖们所居住过的山洞,然后乌落侯国当即派人告知北魏皇帝。北魏皇帝专门派出副相李敞前往祭祀,并命人将祭祀的祝文刻在山洞石壁之上,以让后人铭记这里就是拓跋氏的起源之地。1980年,考古学家在大兴安岭北段的嘎仙洞中发现了这段祝文,内容也能和《魏书》所载的对得上。很多史籍资料中都在提鲜卑是东胡分出来的支脉,而早前东胡人的活动区域基本也是在东北地区,故而拓跋氏的起源之地绝大可能就是大兴安岭的"山洞"

流浪歌歌词意思是,流浪歌曲歌词含义(2)

刻在嘎仙洞中的祝文

二、迈过大泽

由于大兴安岭地区气候转冷,拓跋氏急需找到一处新的安家之地,正好西边草原上的匈奴人逐渐势弱,他们往西走的话不会因为被戴上"抢地盘"的帽子。由此,他们踏上了数百年的流浪之旅。第一站就是西南方向的大泽,也就是大湖,这不是臆测,而是史书所载,"推寅立,南迁大泽"。至于是哪个大湖,当时也很难说得清,这就像大槐树的迁徙故事一样,到底是哪棵大槐树,没人能说的清楚,人们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对于这样的细节倒不是很在意,毕竟当时条件也有限,时间久了,具体化的东西也变得抽象了。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抽象的东西有条件变得具体化。考古学家们发现在今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西边存在着鲜卑人的墓葬群,由此可以断定所谓的大湖就是呼伦湖。呼伦湖附近有湖、有河、有草原,鲜卑人在此可以有更多的生产资料,他们不再只局限于打猎为生,他们在这里还可以放牧,可以捕鱼,他们的生产力可以得到质的提升,他们可以更好的繁衍和发展。经过考古学家们的研究,拓跋氏大致是在东汉早期至中期这个阶段迁徙到呼伦湖附近的。

流浪歌歌词意思是,流浪歌曲歌词含义(3)

“初出茅庐”的鲜卑

三、 翻过高山

汉匈之争从西汉一直延续到东汉,西汉宣帝时期,匈奴在汉朝长期的打压下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分裂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选择南迁归附西汉,随后和西汉一起打击北匈奴,北匈奴垮台后,南匈奴又回到了故地,重新成为了大一统的匈奴,待到东汉初期,匈奴因为内斗再次分裂为南北两部,大将军窦宪联合南匈奴彻底将北匈奴逐出了蒙古草原,这一次,南匈奴因为舍不得自然条件较好的河套地区而没有北归,在此期间鲜卑人的大首领檀石槐趁势带着族人们占了北匈奴不少便宜,并且取代了北匈奴在蒙古草原上的地位。

檀石槐当时一手促成的鲜卑大联盟比较松散,靠的主要是他个人的领导力,待他去世后,联盟瓦解。随后的轲比能也被曹魏给干掉了,这就让居住在呼伦湖的拓跋鲜卑看到了更加灿烂的前景,他们舍弃了大泽,迁徙到了蒙古草原中部的阴山地区。相比呼伦湖,阴山地区之前是匈奴的核心地带,自古就和中原地区交往甚密,物质文化相对而言更加昌盛。拓跋氏在此处不仅扎了根,还兼并了大量的匈奴遗民,这也是草原上惯有的传统,草原上一旦哪个部族一枝独秀,那么周围的部族也都会用它的名号来作为自己的名号。因此,拓跋氏迁到阴山地区后,实力得到急剧提升。

流浪歌歌词意思是,流浪歌曲歌词含义(4)

鲜卑开始入主蒙古草原

四、跨过长城

拓跋氏吸取檀石槐的经验教训,少打秋风,并与长城南边的曹魏政权建立良好的关系。此时已开始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寒冷期,拓跋氏的牛羊牲畜死伤无数,整个部族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当时的拓跋氏首领只得寻求曹魏的帮助,曹魏当时也挺麻烦,上层斗争日益加剧,地方上还爆发了“淮南三叛”,没有那么多精力来应付拓跋氏,最后干脆利落的直接把长城南边的代地划给拓跋氏,作为他们的避寒之地。拓跋氏因此跨过长城,正式进入了华夏的传统势力圈中,此时距他们走出山洞已逾两百年

拓跋氏在代地建立了代国,他们在这里学会了农耕,学会了先进的社会管理制度,仿佛拓跋氏的春天来了一般,代地一片欣欣向荣之象,适逢“永嘉南渡”,天下大乱,成千上万的中原百姓避乱到了代地,让代地更上一层楼。然而危险也随之而来,前秦崛起后消灭了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政权和西北部的前凉政权,整个北方大地就剩下代国不在前秦的版图中了,紧接着前秦皇帝符坚就把火力投向了拓跋鲜卑。公元376年,符坚派30万大军,兵分两路,进攻拓跋氏建立的代国,*死了国君拓跋什翼健,完成了北方一统。然而前秦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分裂,拓跋什翼健的孙子拓跋焘趁乱恢复了拓跋氏的政权,并将国号改为

流浪歌歌词意思是,流浪歌曲歌词含义(5)

前秦崛起之前的形势

五、 进入中原

北魏建立之后,拓跋氏就像昔日的前秦一般,一股脑地把北方散布的各大小政权都给收拾了,因为他们在经历了一次代国被灭的事情后,深知要想不被欺负,只能更强的道理。在统一北方后,位于山西北部的平城(今大同)就不太适合作为都城了,一方面离南方政权太远,很难在对抗中作出及时反应,另外一方面,对于中原地区的统治力也会受到影响。北魏孝文帝继位之后,在冯太后的支持下,使出了浑身解数,顶住了巨大压力,将都城迁到了位于中原腹心的洛阳

迁都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鲜卑人到中原地区安家之后,会出现各种不适应,如此,“孝文帝改革”也就顺势而来,从大局上来说,改革让北魏政权的层次远远高过了汉赵、前燕、前秦等政权,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次迁都引发了后面的“六镇之乱”,进而让北魏走向了覆亡之路,但是放到整个历史发展的层面来说,拓跋氏的此次迁徙让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实现了一次大融合,为后面开放而灿烂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

流浪歌歌词意思是,流浪歌曲歌词含义(6)

北魏一统北方大地

结语

打工者的《流浪歌》里面除了流浪期间的辛酸以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一种拼搏的味道,吃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拓跋鲜卑的《流浪歌》也是一样,他们在流浪中不知遇到多少苦难,但是他们都能克难而上,就算被灭了国,他们一样可以如凤凰般浴火重生,他们从弱小到强大,不断创造属于他们的辉煌,为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大文明古国除古中国以外都消亡了,只有中国延续至今,因为中国文明不是僵化的,而是充满了活力的文明,拓跋鲜卑就是这活力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魏书》

《北史》

《资治通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