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成长不是一下子的事儿,不会突然在某个阶段“唰”的一下,从1米5长到1米8,就像养孩子一样,你养一个内心的小孩,需要一点点给他阳光,雨水,等他长大。
我自己看5年前、10年前的照片,那时候脸上还有稚气,还有婴儿肥,现在胶原蛋白都没有了,这就是岁月,好的不好的就得接受,它一天天慢慢把我们塑造成现在的样子。我入行二十多年,写了二十多部戏,我觉得自己还在路上,还在成长中。我现在的作品可能比十年前的作品更成熟,但是一部分锐气可能也消失了,它就是成长的一部分,它就是爱的代价。
我笔下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面对这些课题,有些时候能解决,有些时候解决不了,要跟它和解,接纳它,心理学里有一个森田疗法,主张“带着症状继续生活”,这就是我希望笔下每个人物真实的生存状态。
“从杜拉拉到赵盼儿,我觉得自己笔下的女主角比之前的更主动”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写一个女性,她要在工作中去体现人生的价值,她的所有价值都有一个前提,她必须是个职业女性,她应该在情爱和职业生涯遇到冲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事业,或者犹豫一下之后,选择她的职业生涯。
《杜拉拉升职记》结尾,男主角王伟希望杜拉拉跟他出国,杜拉拉不愿意,这个情节虽然是原著小说提供的,但在我的改编作品中,关于这一段情节我花费许多笔墨浓墨重彩写了好久,我记得当时王珞丹和导演都为这个选择跟我讨论过,我当时确实是认同杜拉拉所做的这个选择的。
假设我是杜拉拉,花了那么长的时间不眠不休,放弃所有节假日,终于做到了500强跨国企业中国区的人力总监。你现在让我把这样的一个位置扔掉,跟你一起去英国留学,我不愿意。这是电视剧结尾之前,男女主感情上遇到的一个困难,当然最后是happy ending(大团圆结局),男主回国后主动找了杜拉拉,但是在真实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男主就不回头了,对吧?
到了今天,你会发现,我笔下的赵盼儿也好,孙三娘也好,她们会更加主动一点,不会等着男人来找我们,我们甚至会去找这个男的,说你到底怎么想的?你喜不喜欢我?我觉得你是喜欢我的,我也看上你了,我觉得不错,咱就挑明一下。你到底哪有问题,我治愈你一下。你不就是困在你爸这个事上了吗?父辈的事属于他们那一段,我们的选择应该只基于我们自己。为什么你要被这个东西所困扰,我来帮你走出你的世界,我们一起带着伤痛好好地生活,一起迎接属于我们的明天。
从杜拉拉那个时代走到赵盼儿这个时代,我觉得我自己笔下的女主角会比之前的更主动,更通透,更勇敢。赵盼儿在感情上不受很多东西困扰,一旦认定一个人,觉得他不错,就可以主动争取,她无所畏惧,就算试错了,至少也没有遗憾。
三娘也是这样,她会直白主动地跟杜长风说,我看上你了。她超越那种“我难过,他走了,我就等着他回头来找我,等着他想通”的被动式感情,超越了小儿女的形态;引章还要更进一步,从一个一心只要脱籍的小姑娘,最后成长为人生已经不再局限于情爱的大女人,“永远不要说永远”,可以拥抱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多的可能, 这样的蜕变,也是我特别喜爱的。
我笔下故事里的娘子们,其实也在启迪着我。比如这两年,我有了一个新的感悟。原来,我会希望别人来主动选择我,希望命运之门打开,我这匹千里马可以碰到伯乐。现在我会觉得,如果我是千里马,是不是同时也可以做伯乐。就算没到千里马的水平,我只能每天跑六百里,我也可以向前一步,试试看能不能多做点事情?也许,也不是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