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卖报……”这首《卖报歌》在中国大地上传唱了近一个世纪,早已成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群众歌曲。说起这首歌的创作过程,还有一个小故事。
1933年秋天,著名音乐家聂耳在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常常遇到一个叫“小毛头”(旧时上海对小女孩的昵称)的卖报小姑娘,小姑娘一面走,一面喊,把报名喊得十分顺口悦耳,在聂耳听来,就好像是一首动人的歌。
聂耳很喜欢这个卖报的小姑娘,后来,他了解到“小毛头”家境贫寒,父亲病故,只有母亲在家中日夜操劳,全家就靠她卖报挣钱以维持生计。她卖报时总是争不过其他男报童,聂耳经常帮她一起向路人叫喊。那时,聂耳收入微薄,但是又很同情她。有一天,聂耳见到“小毛头”,就对她说:“干脆我帮你写一首卖报歌吧。这样别人叫着卖,你可以唱着卖,一定会比别人卖得更多的。”
聂耳找到著名女词人安娥,把自己要创作卖报歌的想法告诉她,并请她写好歌词,聂耳很快就谱好曲子。然后,他拿着歌曲和朋友周佰勋一起去找“小毛头”,并唱给她听。小姑娘听了,高兴得拍手叫好,并说:“聂先生,如果能把‘几个铜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唱出来,那我就可以边卖边唱了。”聂耳笑着点头赞许,回去就与安娥商量,按小姑娘的话改为“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小毛头”也成了《卖报歌》的首唱者。很快《卖报歌》便在上海开始传唱,风靡一时,逐渐传遍了大江南北。
这个卖报的女报童“小毛头”,就是杨碧君。后来,聂耳又把她介绍到华联影业公司当了演员,“小毛头”从此走上了一条崭新的生活道路。
(摘自2020年8月13日《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