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值幼儿园入学和开学的高峰期,很多家长们在对待自己的小孩独自走入幼儿园有期待也有不舍,期待的是小朋友长大了,懂事了,不舍的是小朋友在幼儿园能不能独立生活?其实也不用太过担心,小朋友总要慢慢长大走向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朋友离家长也越来越远。
相比于建国前的小朋友,那真是天壤之别,当然时代不同了,生活也就不同,我们现在经常会教小朋友唱一些儿歌。很多家长都会教一首歌,《卖报歌》,歌词那是郎朗上口,“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即使是还没有小孩的人也能够熟练的唱出来,这就是这首歌的成功之处。
在传唱这首歌的同时,其实也为其中的歌词感到心酸,其实绝大多数的人只会唱这首歌,却不知道这首歌诞生的故事,那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卖报歌》诞生于1933年,是以真实的故事编写的儿歌,而故事的主人公,也就是卖报的小姑娘叫小毛头,大名杨碧君,现在已经是95岁高龄的老太太了,依然精神矍铄。
创作这首歌曲的就是著名的音乐家聂耳,我们都知道聂耳是《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的创作非常接地气,是在实际生活中找灵感。《卖报歌》的创作灵感就是聂耳在街头偶遇卖报的小毛头产生的灵感。
1933年的一天,作为卖报童的小毛头已经饿得头昏眼花,而这就是小毛头的日常的卖报生活,卖报纸做生意的钱是小毛头唯一的姐姐、姐夫当掉了皮袄换来的,姐夫摆摊,小毛头则捧着报纸在银行、公交车站处叫卖,口齿伶俐的小毛头总能招揽到一些生意。
这天饿的两眼昏花的小毛头摇摇晃晃叫卖着手中的《战时画报》。一辆电车靠站,乘客们从电车上涌下来,把瘦弱的她撞倒在地。不仅头上起了血泡,手上的报纸散乱一地,已经弄脏无法销售了,形色匆匆的人对小毛头的遭遇视而不见,想到报纸卖不出去了,她伤心地大哭起来。
这时,一个陌生的叔叔走了过来,把她扶了起来,拾起了弄脏的报纸,还把它们全部买走了——这人就是聂耳。当时他正和电影公司同事一起去附近打篮球,恰巧碰到了这个小报童。
聂耳对于小毛头的遭遇很是同情,决心要写一首关于卖报儿童的歌,于是他自己作曲,邀请诗人安娥作词,创作了这首《卖报歌》。聂耳拿着这首歌去找小毛头,亲自唱给小毛头听,还让小毛头提意见,小毛头听完说这首歌很好听,如果能在前面加入报纸多少钱,那我就更好卖了,于是聂耳就在前面加入了“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从此,《卖报歌》伴随着“小毛头”走街串巷。人们总能看到,一个面黄发枯的女孩,破衣服浆洗得发白,但笑容可掬。她口中的歌谣,总能吸引人自动掏出钱来。
这首歌彻底改变了小毛头的命运,1934年年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公演时,特请小毛头本人扮演剧中报童,在舞台上首次公开演唱作为场曲的《卖报歌》,从此传唱开来,深受儿童喜爱。而小毛头也从此成名,还参演了电影《人生》。
再后来有个姓张的先生资助小毛头上学,还给她取了名字叫杨碧君,杨碧君进入上海崇实小学,杨碧君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认真 读书,后来又读了南洋中学,南洋中学肄业时,杨碧君还不到20岁,已是《青春》《暴雨梨花》《寒江落雁》《迷途羔羊》等10多部影片的女主角,成了耀眼明星。当时的中华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100位男女明星特写》,杨碧君名列第41位。
直到1982年,杨碧君才知道当年资助过自己的恩人真名叫张光锐,当时是地下党员。
《卖报歌》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至今仍得到小朋友的喜爱,它为人们展现了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大家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带有着对光明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