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被贴上标签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不言而喻,容易被观众记住,坏处是演员很难再走出形象的窠臼,易被定型。
王馥荔因出演《金光大道》,被称为“天下第一嫂”,叫了几十年,今天已成奶奶了,人们看到王馥荔第一反应还是“嫂子”。
其实王馥荔出演《金光大道》刚成婚不久,才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式的爱情。
王馥荔1949年出生在徐州,家境优渥,父亲是琴师司京胡,懂京剧的知道京胡在京剧中的重要性,一把京胡可以把京剧所有唱段顶下来,京剧的大角都配有御用京胡师,技术含量很高,收入当然也不会差。
受父亲的影响,王馥荔很小就爱上了京剧。12岁时考入江苏省戏曲学校,先工花旦后学青衣。
1967年王馥荔从戏曲学校毕业,是文革开始的第二年。王馥荔父亲不属于“劳动人民”被戴帽批判,王馥荔分配也受影响,去了与京剧毫无关系的农场。那一年王馥荔18岁。
王馥荔天生开朗,不能唱戏了,王馥荔看得开,让种棉花就种棉花,是一个没有烦心事能随遇而安的人。王馥荔的积极表现得到农场“贫下中农”的一致认可。
少女时代的王馥荔嘴角总挂着微笑,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差,江苏省京剧团排“革命样板戏”缺人,京剧人才在当时缺口很大,上海京剧院要调李炳淑,安徽坚决不放,工作一直做到主席那里。这是题外话。
戏曲学校向江苏京剧团举荐了王馥荔,说小丫头功底不错,就是家庭成分不好,分配到农场劳动。京剧团派人外调,农场贫下中农齐口称赞王馥荔,那年月贫下中农的态度比组织部更管用,王馥荔进了江苏省京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