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人物简介】
廖昌永
廖昌永,出生于四川成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曾主演《塞维利亚理发师》《玛丽诺·法利埃诺》《弄臣》《唐·卡洛》《卡门》《浮士德》《茶花女》《游吟诗人》《阿提拉》《海盗》《假面舞会》《茶》等几十部歌剧、数百场音乐会。目前,由其总导演的歌剧《康定情歌》正在全国巡演。
说到《康定情歌》,相信很多人脑海里会回旋起耳熟能详的“溜溜调”。这首歌于1947年首次演唱,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十首民歌之一。如今,这首传唱76年的四川民歌,被打造成一部具有甘孜文化特色的原创剧目——歌剧《康定情歌》,并亮相成都城市音乐厅。悠扬的歌声,唱响难忘的岁月;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激昂;动人的故事,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截至目前,歌剧《康定情歌》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巡演。该剧总导演、艺术总监、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接受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大家了解中国人民对和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也想借此剧表达‘只有相互尊重、共同促进,才能共同提高’的理念。”
演出照
01
呕心创作 弘扬“两路”精神
歌剧《康定情歌》由上海音乐学院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出品,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担任艺术总监、总导演,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系主任周湘林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丁缨教授作曲,国家一级编剧李亭编剧,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张国勇教授担任指挥,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团副团长、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高研院高级研究员任冬生担任舞美、灯光设计,上海音乐学院数媒学院院长尤继一担任制作人,上海音乐学院数媒学院副院长程瑜怀副教授担任多媒体总设计,上海戏剧学院学报原总编辑、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高研院高级研究员潘健华教授担任服装设计,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师曹晓雯担任执行导演。
这部歌剧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川藏、青藏公路修建中的感人故事。剧中,大学毕业生“尚镛”怀揣少年时的理想、邂逅一段爱情来到雪域高原,在高山哨卡与神秘老人次旺、当地姑娘嘎玛、道班班长洪忠义之间,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故事,用“两路”精神来解答青年在新时代的新课题。
演出照
谈及创作初衷,廖昌永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早在20多年前,我就萌生出将《康定情歌》这个IP变成歌剧的想法,但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直到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又想到了《康定情歌》。因为这首歌本就展现了各族儿女为祖国建设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精神,可以很好地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为了让这部歌剧的精神内核更为强大,主创团队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多次深入甘孜等地采风调研、创作,包括剧本的打磨、音乐结构的安排、服装舞美的设计、演员的排练等,历时三年才有了歌剧《康定情歌》的成功。截至目前,该剧已经在全国公演16场,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文旅部2022-2023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上海市“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并获得文旅部颁发的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
观众席
02
中西融合 讲述四川故事
中国民歌地方风味浓郁、处理细腻精致,而歌剧作为舶来品,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声乐技巧等。谈及如何用世界性的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让民歌与歌剧巧妙融合,廖昌永直言:“音乐文化本身就是世界共有的财富,我们一方面输入世界音乐,一方面整理融合国乐,民族歌剧的创作需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但要让我们的民族之花生长在我们的文化土壤里面。”
《康定情歌》全剧以民族音乐贯穿始终,并加入了很多颇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同时将包括《康定情歌》在内的民族歌曲拆分成序曲、间奏曲、尾声等,用世界性的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剧中一些剧情的动机设计,也都融入了剧作家、作曲家在采风过程中对民间艺人、对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点滴的了解。相信,大家能从剧中看得到、听得出我们对音乐创作的用心。”
演出照
除了总导演身份,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廖昌永,还非常重视对年轻演员的培养。此次歌剧《康定情歌》的演员团队,大都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我们学校以‘教创演研一体化’模式开展教学,学校创作、艺术实践、艺术研究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将演奏理论与演出实践相结合,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廖昌永携剧组谢幕
廖昌永表示,学校始终坚持“重视基础、严格教学、精于实践、善于总结”的优良传统,其中“实践课程”便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截至目前,我们其实已经排了包括《康定情歌》《茶花女》《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在内的众多歌剧、音乐剧,其中不乏原创作品。希望这些年轻演员,不但能走上学校的歌剧舞台,还能走向世界的歌剧舞台。”
如今,带着学校师生共创的《康定情歌》回家乡成都演出,廖昌永笑言:“我们应该算是载誉归来,希望与家乡人民共享这份荣誉,也希望今后能通过这部歌剧,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观众,分享中国的音乐之美、山川之美、文化之美。”
观众给廖昌永等主创送花
对话
中国歌剧需走出校门跨出国门
封面新闻:创作《康定情歌》之初,您是怎样考量的?
廖昌永: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采风的时候,我们会与剧作家、作曲家、剧组共同商量,虽然剧情是“无”中生“有”的,但我们还是希望它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所以我们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脱下军装换上工装、放下武器拿起铁锹,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奋战四年零九个月,建成了总长4000多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的真实事件为背景,在采风过程中深入当地生活,邀请当地百姓讲述当时修路的故事,实地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音乐等,将感受到的点滴融入创作当中,借用这部歌剧,来弘扬“两路精神”。
封面新闻:从歌剧演员到歌剧导演,这种身份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廖昌永:其实世界上有很多的导演,都是从歌剧演员转变成为歌剧导演的。我自己演过30多部歌剧,也有过无数场歌曲表演,所以对音乐、对演员表演的把握,都是有实操性的。我也希望把我以前在歌剧舞台上演出的一些经验,分享给我的学生们。再加上整部剧的策划,从创意到创作,我全程都是从头开始跟进的,对这部戏的人物关系、剧情发展等都非常了解,所以就跟编剧李亭和学校很优秀的老师们一起共同来完成了这次创作。
封面新闻:听说为了让高雅艺术走向群众,上海音乐学院专门把学校的围墙拆了?
廖昌永:是的,就像我们说要打破师门、走出校门、跨出国门、敞开心门,我们不仅要做好系部之间的联动,更要让所有学生在台上形成一个整体。创作不仅是为实践、研究服务,也是用来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的,我们希望我们教授的学生是全能型的人才。
封面新闻:您在艺术创作中也追求多元发展,比如将书法、绘画等元素融进音乐创作中。
廖昌永:古时候我们讲文人六艺,不只是专攻一门。就好比你想成为一名钢琴家,你不能只精通琴键,跟音乐相关的文学、戏剧、舞蹈、美术、书法等你都要有所了解,你的外延越丰富,你的内核就越扎实。
封面新闻:您希望观众从歌剧《康定情歌》中获得些什么?
廖昌永:如果大家只是单纯地通过《康定情歌》看到这样一个剧情或者故事的话,那看得就太小了。我们希望大家通过这部剧来了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平的向往。只有相互尊重,共同促进,才能共同提高。
封面新闻:接下来对这部剧还有怎样的期望?
廖昌永:期待这部剧能越演越好,希望我们的中国歌剧能够真正地迈向世界歌剧舞台,同时每场演出都会尽我们最大努力,做到相对完美的程度,也希望通过这部剧,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职业演员,不但能走上我们的歌剧舞台,还能走向世界歌剧舞台。
(黄铄然对此文亦有贡献,图据上海音乐学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