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对白的定义和功能。
什么是对白“言辞无论多模糊或多轻飘,没有角色会无缘无故跟别人甚至自己说话。”
——《对白》罗伯特·麦基
对白就是角色之间说的话,有时候角色在跟别人说,有时是对自己说,有时是对读者和观众说。
对白是一种行动,通过语言的行动,推动故事节奏的发展。戏剧性对白使角色之间充满了冲突,叙事性对白是角色站在故事之外说话。
对白的媒介有剧场、电影、电视和文学,它们在视觉与听觉上的搭配上有所不同。
(1)剧场
在舞台上,戏剧性的对白大多是由角色说出来的。角色在舞台上走来走去,互相争辩。
也有角色的独角戏,他在舞台上自我挣扎,努力想要了解自己或忘记过去,或者自欺欺人嘟囔不已。
比较好的独角戏例子,是塞缪尔·贝克特的《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
舞台上也会有叙事性的对白,以画外音的方式讲出秘密、对某人告白。在《奇想之年》、《今晚马克·吐温》、《我是自己的太太》中,独白构成了全剧。
(2)电影、电视
电影的影响胜过声音,更多的依赖于视觉表现。电视的视觉与听觉所占的比重差不多。
(3)文学
文学作品中的对白,经过大脑语言的处理后,通过想象转化成多种感受,比剧场和影视拥有更多的变化,可以从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去演绎。
对白的功能无论是什么种类的对白,都离不开三个基本功能:解说、角色塑造、行动。
(1)解说
作为读者和观众,就像一个偷听的人,而对白正在仔细地为我们进行解说。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就用解说的方式,就用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法,牢牢地抓住了我们的好奇心:
“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那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
那是信仰的时期,也是破灭的时期。
那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
那是希望之春,也是绝望之冬。
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
我们都正走向天堂,我们都正走向另一个方向......”
而拉尔夫·埃里森在《看不见的人》中,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将读者带入故事:
“我是个看不见的人。
不,我不是埃德加·爱伦·坡笔下那种阴森的人,也不是好莱坞电影里那种可怕的人。
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筋的人——甚至可以说我还有思想。
我是个看不见的人,这么说吧,因为人们拒绝看到我。
......
当人们走近我,他们只看到我的周围、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想象虚构——真的,他们看到一切东西,只看不见我。”
在理想条件下,读者和观众应当从听到的话语中,不知不觉地接收到信息,这需要耐心、才华和技巧。
(2)角色塑造
罗伯特·麦基在《对白》中这样解释性格真相:“性格真相如字面意义,是指角色的深刻心理和道德层面当角色面临生活中被逼到角落,或被迫做选择和采取行动时,其真实面就显现出来。”
角色塑造首先要吸引人,让读者主动去聆听角色说的话,去猜测角色的性格。之后就要让读者相信角色的真实性,并通过一系列的塑造,赋予角色个性。
每个角色说话的方式和风格都跟其他人不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专属字库。
(3)行为
对白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是让角色有动作的可能性,包括心理层面、身体层面和言语层面。
而角色话语的动作,代表了角色的本来面目,就如《卡萨布兰卡》中的角色瑞克的对白:
“世界上有那么多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酒馆,而她却走进了我这间。”
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话语时,可以感受到来自角色的深情和爱情带来的美好感受,这是一个男人在悼念失去的爱。
对白传达的内容和技巧对角色的设计,就像设计三个同心球,最外面的球向外传达那些可以说出来的话,中间那层控制着欲说还休的言语,最内层纠结着说不出口的话。
那些欲说还休的话语,我们可以从角色的对白中感受出来。在《穿Prada的女王》中,当艾米莉说“我再得个肠胃炎就达到标准体重了”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内心独白:“这份工作对我很重要,我对它的在乎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