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第一季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有关欢乐颂的话题热度依然不减。本文不站在资本家一端,也不站在劳动者一端,只想从一个人,一个个体的角度去谈谈如何应对工作,看待工作。执拗的小伙伴就别看了。
我自己
我一直是个非常惜命的人,凡是涉及明显的生命危险的我都不愿意干,涉及危险的事情我都会战战兢兢。比如搭汽车从成都到康定,一路上车行在江边,路的另一边就是悬崖峭壁,我会睁开眼,死死的盯着一切,我怕万一。比如,马航事件后不久,搭乘了马来西亚航空,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怪怪的滋味。比如,去旅游,体验滑翔伞,风向突然转变,同行的小伙伴在助跑之后就连着伞布,一起被挂到悬崖上。生活总是充满不确定,不知道下一秒是啥。所以,我一直是一种生死有命,我尽力爱自己的心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会畏缩,我规避任何风险。
真理一:刘思明的过劳死是隐藏在他选择这份工作之后的一种可能。
我把刘思明的死亡归结为选择的问题。他是否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否选择了一个自己体力上可支撑、心理上可承受、能力上可胜任的工作。也许三个维度都没有,也许三个维度中有他可以做到的,但是综合之下,他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成年人必须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买单。
这就是现实。你选择四大的时候,你就要知道加班出差是你工作的常态;你选择国企的时候,你就要知道稳定无聊是你工作的常态;你选择创业企业的时候,你就要知道不稳定是你工作的常态。你选择任何工作,都有这个工作的风险。有的是失业的风险、有的是猝死的风险、有的是你能力退化的风险。
没有这金刚转,别揽这瓷器活。有多大能耐,干多大的事情。电视剧里面刘思明在的公司,招聘的都是精英,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估计薪水也不低。这样的工作适合谁,适合那些心理素质强,能承受压力的有能力的人。从电视剧里来看,刘思明显然不是,如果仅仅是一次两次的idea跟不上安迪,这没什么,leader和员工之间本来就应该有差距。可是他是经常不行,而且作为一个多年工作的人,犯错误太多,不是安迪吹毛求疵,他这些错误太严重,严重到真的会损害公司利益。idea跟不上,家里又有一堆让他操心的事情,能力又不足,种种之下,把他逼迫到了那一步了。
他走了,于老谭的公司而言,有什么影响?呵呵,在上海这个地方,最不缺的就是人,哦,不,是优秀的人才。你觉得你棒,总有人比你更棒。在公司,你的可替代性太强了。分分钟可以找一个完全可以替代你,甚至比你强的人过来。
他走了,于他的家人而言,顶梁柱没有了。电影《唐山大地震》里面有一句台词“人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他的父母可能面临养老问题,她的妻子可能面临一个人还房贷还要养家。他的孩子至此失去父爱。
生活和工作,老板和家人,谁重要?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是谋生的手段,工作是为了过的更好。有个朋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工作无论如何,总归最后还是要回归家庭的。所以说,孰重孰轻呢。
真理二:工作不是无奈的。
有的人也许会说,我要养家,不找一份有挑战的工作我怎么办?我是一个积极努力上进的人,我不能找一份混日子的工作。呵呵。赚多少钱就有多少钱的生活。农村老大妈每个月几百甚至几十块的收入能过,马云日入斗金也是过日子。人人都求过得好,但是这个好得有一个差不多的衡量标准。金钱的绝对数值是一个标准,与身体素质、家庭经济条件、个人能力等等相关的权重都考虑进去之后,性价比也是一个衡量标准。凡事不要走极端,差不多就行了。
以前我身边有一个人,总是抱怨工作苦工作累,但是在可加班可不加班的时候,他又总是自己主动冲上去,领导,我加班。其实你加不加班,领导看到的是态度。你能不能搞定,领导看到的是能力。有态度,没能力,没用。态度不能当饭吃。为了“表现”的加班真的没必要。领导在综合衡量的时候会想,你能力差,晋升你不如晋升小张小李,他们能力强。你解决不了问题。
刘思明完全可以去找一份这样的工作,小公司,老板看中他的老实,在大公司担任过重要职务的履历。在这样的公司,刘思明一定是备受肯定,活的如鱼得水。
真理三:一份略微悠闲地工作不意味着不上进,对自己不负责任。
我认识的一个在国企工作的小姑娘,工作真的是闲散舒适。每个月钱真心不多,甚至可以说有些少。上海姑娘,每个月会给家里交伙食费。除此之外,她会把钱花在学习和旅行上,衣服包包之类的没看出来花了多少钱。她每周末去读各种班,之前是法律,现在是建筑设计。她每年都会找一个国家深度游。她每天晚上都会练习书法。她每天都会坚持做PLANK之类的运动。她每天早晨坚持学习英语。她时不时学习个新的软件,编辑图像的。可能她对工作确实不是那么上心,但是她没有对自己不上心。价值观的问题。于她而言,工作就是有事情做,有钱拿,还能留下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说白了,就是每个人都得知道自己要什么,看中什么。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