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殊死后萧景琰的感受,林殊对于萧景琰的意义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15 19:15:36

~~本篇是毒药,证明梅长苏/林殊确实死亡,不接受的读者请及时逃跑~~

不论是小说《琅琊榜》还是电视剧《琅琊榜》,关于梅长苏的死活都没有明说,而是以很委婉、很模糊的手法,似乎留给读者悬念和期望。

其实小说里暗示得很明显了,从梅长苏/林殊出征到各地战争结束,阵亡名单纷纷报到京城。已经继位的萧景琰多次抄录阵亡将士的名字,每次抄到最后一名,总是失声痛哭,连当时已经*的皇后去劝慰也无济于事。

我们都知道,萧景琰十七八岁上战场,在做靖王的时候就征战*伐十余年,身边死亡的将士不知有多少,也没见他哭得那么伤心,而且还哭那么多次。

为什么偏偏在这一战中,要为名单上最后一个人痛哭那么多次?所以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

而在电视剧中却没有拍摄这一情节,反而还多了一个花絮——琅琊阁里,飞流倒茶,蔺晨传递,屏风后伸出一只手接过茶杯,那只手就是梅长苏/林殊的手。

林殊死后萧景琰的感受,林殊对于萧景琰的意义(1)

所以很多电视剧迷据此坚信梅长苏/林殊没有死,而是在战后远离朝廷,隐居到琅琊阁了。其实剧组有解释,这段并不是结局,只是开端。

但很多剧迷不愿意相信这个残酷的结局,他们宁愿相信,或者说是幻想出一个美好的结局。小编今天就来当一回恶人,我们仔细来分析,梅长苏/林殊真的没有死吗?

从梅长苏的角度来看,是否退休是他的个人自。如果非要连生死信息都瞒住,必须偷偷摸摸隐退,那一定要有原因,而最可能的有以下六点:

1、梅长苏功高震主,萧景琰以平常帝王之心,却也容不下他。

2、梅长苏虽虚心为臣,但萧景琰继承梁帝萧选的多疑性格,容不下功臣。

3、萧景琰需要利用梅长苏的理政才能,不希望他退隐。

4、梅长苏毫不关心朝政,希望远离庙堂。

5、梅长苏身边的朋友和手下希望他继续管事。

6、梅长苏为了躲避痴缠他的女性。

首先看前两点,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且不说萧景琰和梅长苏自幼就是生死相交的好兄弟,就说萧景琰的性格,也绝对不是梁帝萧选那种多疑薄情的类型。

在萧景琰晋升为太子继而监国之后,他召见兵部尚书李林,布置军务,却把李林吓个够呛。

原来当初前太子献王的私炮坊爆炸后,靖王为了救灾,挪用一小批棉被帐篷等军需物资,却被梅长苏要求假装忘记上报,而擅自挪用是违规的。

前太子果然支使手下参奏靖王,上报者正是李林。但是在如此严重的灾祸面前,靖王出人出力,只不过忘了报备一小批物资;但太子是始作俑者,却还参奏救灾的靖王。

林殊死后萧景琰的感受,林殊对于萧景琰的意义(2)

所以顺理成章的,靖王得到表扬,兵部受到批评。而现在呢,当年参奏的兵部尚书李林要在靖王萧景琰手下混日子,他当然惶惶不可终日了。

可萧景琰心在天下,根本没把李林当初的小小冒犯放在心上,因为李林确实有治理兵部之才,所以他毫无芥蒂起用李林,反倒是李林还有如惊弓之鸟,还要沈追来提示。

林殊死后萧景琰的感受,林殊对于萧景琰的意义(3)

由对待李林的手段可知靖王的敦厚性情,且靖王自己就战功赫赫,他又怎会疑心幼年相伴、成年相助、尽心尽力、生死保他的梅长苏呢?

我们再来看第3条,梅长苏确实有治世之能,而且允文允武。萧景琰之所以能做到上马能战、下马能治,固然是当年受祁王萧景禹的教导,但后来能真正发挥出才干,也是离不开梅长苏的辅佐的。

所以对于梅长苏这样百年难遇的人才,靖王舍不得放手也是情理之中。所以假设君王无情,哪怕到梅长苏弥留的最后一刻,皇帝也要探听他关于治国的最后一句理念。

如果这样的话,梅长苏不想被利用,那么当然要跑,但萧景琰真的是这样冷血之人吗?恰恰相反,他宁愿不要天下,也要梅长苏好好活着。

在这部剧的最后,各地边关告急,朝中出现兵多将少的局面。好在梅长苏有将帅之才,悉心调配兵马,大部分紧急军情都能应对,唯独北地大渝无人抵挡。

此时已是太子的萧景琰决定亲自领兵,尽管朝臣劝阻,他也不是不知道京城局势不稳,老皇帝萧选还没死,他这一走,很可能一败涂地。但是为了不让梅长苏上战场,他宁肯不顾京城。

林殊死后萧景琰的感受,林殊对于萧景琰的意义(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