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英雄传白松林结局,太行英雄传白军医看小太郎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16 18:43:44

太行英雄传白松林结局,太行英雄传白军医看小太郎(1)

长子,是中国神话之乡;长子,是避暑康养胜境;长子,是中国文物古建筑博物馆;长子,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千年古县、神话长子,无扇之城、宜居长子。

2023年11月上旬,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长治站开启,山西晚报采访团记者走进长子县,对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爱红。

千年的建县历史积淀了弥足珍贵的文化脉络

山西晚报:请您介绍一下长子县?

刘爱红:长子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望太行、西枕太岳,因尧王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县名,是千里海河第一源的漳河之源,是悠悠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长子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旅游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美发之乡。长子是有着2300多年建县史的千年古县。长子古建遗存丰富,是全国的文物资源大县。长子还是精卫填海、神农尝草等神话故事的发祥地,是名副其实的神话之乡。

山西晚报:长子作为千年古县,闪亮的文化名片有哪些?

刘爱红:长子共有6张文化名片,分别是炎帝桑梓、精卫之乡、尧王故里、丹朱封地、西燕国都、千年古县。这6张名片,每一张都见证着长子的灿烂历史。

山西晚报: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吧?

刘爱红:长子是炎帝桑梓。公元前2400多年前,神农炎帝在此尝百草、种五谷,教民稼穑,实现了人类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重大转折。2018年,全国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在长子召开并发出公告,证实了炎帝的始祖在长子。长子是精卫之乡,“精卫填海”神话承载着丹朱儿女自强不息、矢志不渝的精神。长子是尧王故里,一代圣君尧王生于此、埋葬于此,在此烧陶制陶,发明了围棋,可以说是“播仁德开盛世”,万民称颂。长子是丹朱封地,尧王将大儿子丹朱封于此地,丹朱在此建都筑城,长子因此而得县名。长子还是千年古县,秦汉在此置县以来,至今有2300多年,2007年,长子县被联合国地名署命名为千年古县。可以说,长子见证了五千年中华文明,是一片古老、神奇、美丽的土地。

丰富的旅游资源奠定了全域旅游的发展基础

山西晚报:听说长子县正在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资源一定很丰富吧,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刘爱红:长子风光秀美、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堪称“无扇之城、避暑胜地”。境内旅游禀赋优良、资源齐全、业态丰富。现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精卫湖湿地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仙翁山木化石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精卫湖—白松林风景名胜区)、国家3A级景区3处(紫云山景区、仙翁山木化石景区、潞酒文化园景区)、国家2A级景区1处(九连环大院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长子鼓书、响铜乐器制作技艺、长子八音会)。

在众多旅游资源中,“三山两寺两湖一城”尤为壮丽。发鸠山,是精卫填海的山,始祖炎帝在此尝百草,发明了医药文明,是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名山之一;仙翁山,是八仙张果老羽化成仙的山,山上有迄今2.5亿年前、国内唯一、世所罕见的木化石群落,是国家级地质公园;羊头山,远望峰如羊首,神农炎帝在此教民稼穑,发明了二十四节气,现遗存有神农城、炎帝庙、神农井等大量古迹,记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法兴寺,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的宋塑十二大菩萨像被美术史学界誉为“中国最美菩萨”;崇庆寺,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的十八罗汉造像被誉为“宋塑之冠”。

“15865”计划成为实现文旅融合的重要推手

山西晚报:长子县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来的规划有哪些?

刘爱红:我们出台了《长子县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干在先做示范“15865”计划》等政策文件,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推动了文物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依托文物大县优势,整合以国省保单位为核心的文物资源,积极推进长子古建彩塑研学游产业;积极对接全国各大美院以及晋行记、晋韵华彩等知名研学社团,全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区,叫响“品长子文化、读千年历史”特色文旅品牌。

二是推动了非遗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全面梳理非遗资源,扶持培育市场前景广阔、深受群众喜爱的非遗特色企业和特色产品,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打造神话长子品牌,积极打造神话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助力“中国神话之乡”创建。擦亮“中国曲艺之乡”品牌,常态化开展周末曲苑等曲艺活动。打造传统美食品牌,挖掘整理长子传统美食文化。打造非遗文创品牌,引导长子响铜乐器、长子根雕、长子麦秆画等工艺类非遗项目,研发非遗文创产品。

三是推动了城建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全县统筹整合项目资金40余亿元,全力支撑县域旅游开发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是推动了交通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城乡公共交通发展,实现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全覆盖,构建了快进漫游的立*通网。建设完善长子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公路旅游服务区,形成了多层级、立体化的旅游集散网络,旅游配套服务能力大大增强。

五是推动了乡村振兴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了化石小镇、精卫湖农旅康养、皇明湖生态农庄等乡村文旅项目,有效促进了农文旅康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六是推动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积极打造精卫文化IP,塑造“神话长子”品牌,构建精卫文化业态,推动精卫文化生长链不断完善丰富,带动其它神话文化、国保文物、古迹遗址活起来,用神话文化引爆县域经济。

创新的品牌打造锻造了特色旅游的长子模式

山西晚报:请问下一步,长子将以文化品牌的打造为抓手,全面推进哪些重点工作?

刘爱红: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文旅融合,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挖掘神话文化,打造神话之乡;二是完善配套体系,推进全域旅游;三是强化市场运作,提升景区品质;四是推进文旅融合,实现多业发展。

山西晚报:如果用一句话介绍长子县,您认为是什么?

刘爱红:穿越千年古县,探秘神话长子!朋友们,请您背起行囊,来到长子,开启您的朝圣之行、文化之旅吧!

山西晚报记者 赵德伟

历史沿革

《尚书·禹贡》载,尧分天下为九州,长子属冀州。商,为黎国地。周,为冀州地。春秋时代,为晋之长子邑。战国,属韩国,后为赵国领土。

秦置长子县,属上党郡,郡治长子。西汉,沿袭秦制。

晋代,长子县仍隶属上党郡。晋太元十一年(386年),鲜卑族慕容永定国都于长子,国号西燕,9年后西燕被灭,长子为后燕地。

北魏,置长子县,隶属上党郡。

隋代,开皇九年(589年),长子县改为寄氏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复将寄氏县改为长子县,隶属于上党郡。唐代,长子县不变,隶属于潞州。五代,皆依唐制。

宋代,先属潞州,后归隆德府。金代,隶属于潞州。明代,先属潞州,后归潞安府。清代,属潞安府,归山西省。

民国时期,初属冀宁道。民国8年(1919年)属冀宁道,归山西省。民国16年废道后,直属山西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山西省长治专区。1958年7月,长子、屯留两县合并为屯长县。同年10月,撤销屯长县,并入长治市。1959年9月,又复屯长县。1961年5月屯长县分治,恢复长子县建置,仍属晋东南专区。1971年,晋东南专区改为晋东南地区,长子县改属晋东南地区。1985年5月,晋东南地区分为长治、晋城两市,长子县属长治市管辖。

(责编:candy)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