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香港回归25年间,港剧是内地观众探知香港文化的窗口,香港演员便是窗边的讲述者。戏中,他们以角色动情演绎香港变迁,向内地娓娓道来香港故事;生活中,他们也亲身感受着国家的日新月异,用心怀抱内地。
沧海浮沉随浪,戏中尽揽;今朝韶华共赏,此情依旧。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新京报独家策划专访14位香港演员,他们中有些人如今依然坚守在电视业一线,有些人则过上了低调平凡的生活。但他们都是香港回归的重要幕前见证者。通过他们的动人讲述,我们试图重温香港电视剧最珍贵的黄金年代,唤起两地血脉相通的情感共鸣。
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候,郭晋安对自己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他很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知晓如何将一个又一个性格迥异的角色变为现实,更深知自己内心所坚持的目标在哪里。
郭晋安说,表演这件事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受访者供图
从1985年入行以来,他已经数不清自己拍了多少个小时的戏,演过多少个角色。但这几年,他发现自己坚定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起来,尤其是对拍戏这件事,他认为应该无限地坚持下去。你问郭晋安会不会退休,他答:“我不会‘退’,但‘休’一定会有的。休息是随时需要的,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吸收更多的知识能量,再把它们放在角色上。”
郭晋安说, 此刻的他是自由轻松的,没被什么捆绑和遮挡,能无所顾忌的去追寻自己喜欢的事业:“我曾试过唱歌,出过唱片,也试过做舞台剧,后来发现专心演戏才是最重要的。试过了、学习过了,就够了。但在电视剧、电影角色上的追求我却永远不会满足,就一直想着要让自己的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想了想,笑着感叹自己除了演戏好像什么都不会:“可能我太醉心于表演了,就不会去想其他的事,比如怎么去推广营销自己。”
年少“明星梦”
小时候觉得有表演天分,但也就是想想
“挺不好演的”,郭晋安向记者念叨起自己主演的新剧《白色强人2》,这部港剧集结了TVB如今的“顶流”阵容,是一部真材实料的港产职业剧。剧中,他扮演的医院院长杨逸滔要面对无数复杂困境,为了呈现角色真实丰富的内心状态,郭晋安选择“读透”他:“杨逸滔是个外冷内热的人,表面上很冷静、很镇定,但他也有疑心重等特点。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更多病人不受病痛,为他们争取免费接受药物治疗的机会,这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理解角色,准备角色,再投入角色,拍戏几十年,郭晋安早已习惯了在每部剧集中体验、发挥。演戏对他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爱好,以至于这些年他一直坚持拍戏,持续输出不同类型的作品。
在港剧《白色强人2》中,郭晋安饰演医院院长杨逸滔。
说起往事,给郭晋安留下的感受极其复杂,这里有很多巧合,也有很多内心的挣扎。他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糊里糊涂地做了演员,而且这份职业,一干就是一辈子,直到现在,他都保持着热情,在不同剧集之间连轴转。
记忆里,他毕业后就在一家公司做文员,兢兢业业本本分分,那时“明星梦”可谓天方夜谭。但一定要在千丝万缕中找到缘分,大概是因为小时候家里那台A4纸大小的黑白电视机,这是他童年时期的最佳娱乐方式。他爱看电视剧,也发现它可以教他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从小他就明白电视剧传达的精神是“好人有好报,坏人没有好报”。表演对他有一种极大的吸引力,他对着电视模仿、讲台词,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有了一种表演天分。
但就算这样“觉得”,也只是想想罢了。1985年,他等到了机会,经人挖掘进入娱乐圈。
坎坷成长路
在骂声中获得鼓励,和大咖对戏增信心
1986年,郭晋安进入TVB,在娱乐圈的打拼之路也正式拉开了帷幕。对一个刚刚入行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机会是天赐的礼物。战场就在那里,该怎么打,能打成什么样,就全看他的了。
虽然他参演的首部港剧《城市故事》,并没能帮他打开知名度,但他一点都不气馁。他笑着说当时的自己什么都不懂,也没时间学习该怎么应对,拍打戏的时候整个人就像机器人一样舞刀弄剑,再难听的话他都听过。“那时候做得不好就有人骂,比如他们会说‘就你这样还想当男主角,好多人在你后面排着呢,你还不努力’,那是一种很不给面子的‘激励’,虽然很难听,但确实鼓励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