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女儿凉薄到这个份上,观众从一开始就倾向于同情姐姐了。
弟弟还是个天真懵懂的稚童,对于父母的离世浑然不觉,甚至想要偷吃祭品。
面对这个从未谋面赶回来奔丧的姐姐,弟弟起初是拒绝的,完全不愿意听她的话。姐姐也如是,她根本就不想管这个毫无感情可言的弟弟。
试问离家读书几年回来凭空添了个需要照顾起居饮食的弟弟,谁能立刻接受呢?
所以电影里给姐弟安排了很多相处的细节,从厌恶到勉强接受,姐姐已经做到了力所能及的程度。
而这个已经稍微懂事的弟弟,便能以语言和行动去感化姐姐的心,逻辑方面都能说得通了。
也是姐姐不能彻底无情抛弃他的原因。
换言之,如果这个弟弟只是个小婴儿,姐姐无法做到被感化,只会越来越烦躁和厌恶——连新手妈咪都有一个接受宝宝哭闹的过程甚至患上产后抑郁,何况是姐姐呢。
姑妈说,这孩子真的很乖很懂事。说得没错,弟弟安子恒居然懂得在姐姐生理期时递上放了整块姜的糖水,在姐姐蹲下捡鞋子时,顺势爬到她背上要姐姐背着,这就算是个石人也要被感动了。
“我的人生里不止你一个人”……
“姐姐,我只有你了呀”
如此懂事的弟弟,你居然想方设法的要送养。
观众期盼姐姐能够留下弟弟,又心疼姐姐在医院被欺负,因为弟弟的拖累不能去读研的现状。
如果肖央扮演的单身舅舅稍微靠谱一点,这个难题确实迎刃而解。姑妈倒是愿意抚养,可她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实在无能为力。
姐姐找了条件不错的家庭,终于把送养进行到了签协议的最后一步,然而反转是领养家庭要求姐姐不可再与弟弟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