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2月19日,被怀疑是“大特务”、“国民党残渣余孽”的广东籍杨登瀛在临死前,再三对子女们说到:“我不是特务,不是叛徒,也不是什么内奸。我到底算一个什么人,自己也说不清,但*是知道我的……”
为什么临死之际,他仍一口否定自己的“国民党特务”身份?他又为何说不清自己到底算什么人?*真的知道他吗?
杨登瀛的故事,还要从他回到上海的那年说起……
一:广交挚友,声名鹊起
杨登瀛的原名是鲍君甫,广东中山人,1893年生,早年留学日本时常读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河上肇的文章,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触动。
1919年回国后由于精通日语,先是在日本人办的基督教青年会里做事,并参与了随后开展的五四运动,由于他好交友,不但因职务之便结识了各路日本商人,还在五四运动中认识了不少有先进思想的学生们,在1924年时,他加入了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
1925年之前,他空闲之余就会去上海伊文思洋行书店买书,一来二去,就结识了在书店工作的青帮中人、洋务工会负责人杨剑虹。两人发现对方都是广东人,倍感亲切,于是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由于后来杨剑虹投奔了在国民党任职的陈立夫,杨登瀛就通过这层关系又认识了陈立夫、张道藩等国民党方面的人物。
杨登瀛在为人处事方面十分尽心,由于公事需要,陈立夫、张道藩常会来上海出差,每次杨登瀛都会为他们接风洗尘,还请他们吃饭、为他们安排住宿,久而久之,陈立夫、张道藩也将杨登瀛视为自己的好友。再加上杨登瀛和上海租界巡捕房政治处的关系也很不错,年轻的他在当时也算是“混得开”的人物了,也渐渐在上海滩上有了名气。
后来,杨登瀛与张道藩之间的关系因为一件事更近了一步。长期以来,张道藩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和一个外号“李痞子”的人政见不合,两人事事针锋相对。张道藩在一次闲聊中将这件事跟杨登瀛说了,杨登瀛当即就回应他说会帮他处理掉这个人。后来,事实证明他也办到了,那个叫“李痞子”的人就在某天被人击毙于家门口,没人看见是谁动的手。
杨登瀛就这样,帮张除去了一个心头大患,张也对他十分感激。而在不久之后,张道藩也成为了继陈立夫之后的党务调查科主任,从此,杨登瀛就算是打入了国民党组织内部,也在国民党内有了更多人脉。
且这时,杨登瀛的住址恰好在上海私立大学江湾附近,这个学校里有不少中共党员,他也因此结识了我党打入上海交通局的特工陈养山。
知道杨登瀛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后,陈养山经常去他家学习日语,每次去到他家,还会带一些宣传进步思想的刊物《中国青年》、《语丝》等,并和他就书刊内容进行探讨。他们的关系也在这样的交流中不断拉近。
陈养山看杨登瀛在进步思想上有一定的觉悟,也没有偏向于国民党一方,目前还在寻找政治方向,于是就将他介绍给中共上海某区党支部*敖景象,敖和陈带着他参加了几次我党的会议,并因此认识了李季、沈雁冰、赵子昂、陈望道等一众共产党员。
在和党员们相处一段时间后,杨登瀛觉得和党员们十分谈得来,大家也很信任他,没有因为他已经加入了国民党就防着他。在他看来,他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后来他回忆时,也称自己是1926年入的党。他还曾在家里和儿女们说过:“我其实老早就入党了,1926年,陈养山是我的入党介绍人”。
时间来到1927年,蒋介石按捺不住,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本就怀有和平、进步思想的杨登瀛很不赞同蒋介石的做法,就不爽地评判了几句,因为这几句话,他被抓进了大牢。
但是没多久,因为他在国民党有不少朋友,国民党的蔡元培看他是个可用之材,就将他保释出来了。
紧接着开始了“四一二”政变,国民党想要肃清党内的共产党员;但这之后,国民党内斗不断,蒋介石被迫紧急转移到乡下避避风头。很快,蒋介石重新集合支持他的势力,于1928年就复出,这一复出,他不但当上了国民党主席,还担任国民党军队总司令,势力更大,这也使得他欲独裁统治国民党的野心越来越强。为了排除异己,他指令亲信陈立夫筹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这就是“中统”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