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从哲学角度讲,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发展变化的,时间的唯一特征为——不可逆性。
八十年代初,央视有一部有名的电视专题片《九州方圆》,其中由程琳演唱的主题歌《风雨兼程》,曾经风靡一时,红遍大江南北。而歌词中的一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让人印象深刻。随着那优美动听的旋律,人们被引入了一种无言表达却无限深情的意境之中。
是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在这句歌词里,包含了多少人生哲理,包含了多少沧桑感悟?一下还说不清楚,但显然它给了人们几许启迪和遐思。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化过程中,古往今来,长河奔腾,星转斗移,朝代更替,而时间的脚步却从未有过片刻的停留。
不是吗,这来去匆匆的时间,无影无形,无情无意,亦正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之感悟一样,从来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扰。但是,时间却也从未空度而去,而是与春秋作伴,与风雨兼程,它用大自然的万物,装点着自己,充实着自己,表达着自己,丰富着自己。而在这自然万物之中,人类大概是最让时间可圈可点的承载物了。
天地之间,万物生长,周而复始,源远流长。自从有了人类以后,这个地球就大放光彩,广宇傲翔。五千年文明的史册,各种建筑物的承载,各类文化作品的流传等等与大自然的生态一起,让消逝的时间痕迹斑驳,依稀可见。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显然扮演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把时间解读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然而,也正因为这来去匆匆的时间,让人类在与之相伴的过程中喜忧参半、爱恨交织。一方面,人们在渴望着明天的美好,希望时间保持自己的前进节奏,走向光明的未来。另一方面,人们又失落着昨天匆匆而去,无奈着今天不能永驻,惋惜着青春无法保持。在这样充满矛盾的心思之中,人类不断演绎着对时间与众不同的复杂情怀。
为了时间,秦始皇死在了寻仙求药的奔波路上,方才有了赵高的“偷梁换柱”扶秦二世上位;为了时间,汉武帝曾“心期仙诀意无穷,采画云车起寿宫。闻有三山未知处,茂陵松柏满西风”;为了时间,历代又有多少帝王寻仙炼丹,千方百计企图长生不老,返老还童。可惜,他们谁也没能拖得住时间,留得住年轮,无一例外地成了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唯余“荒塚一堆草没了”。
在光速为限的认知环境下,时间一往无前,就是一趟单程列车,既无车站停息也从不开倒车,而我们每一个人与世间万物都在这趟列车上被推着“勇往直前”。因此,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时间都会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不会有一丝的迟疑和留恋,如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如“黄鹤一去不复返”。
爱因斯坦曾说:“当我们超越光速时,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也就是说,当人们乘坐超光速(30万公里/秒)飞行器后,时空就会倒转,时间就会逆向行走,所谓“时空隧道”就是按此理论预言而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宇宙的秘密必将会被逐步探知发现,人类的一切认识也将会不断被颠覆突破。谁又敢怀疑爱因斯坦的预言不会被证实、时光倒流不会成为现实呢?
时空之奥妙,宇宙之神奇,令人类千万年来孜孜不倦地探索不已。在时间的面前,人们显得是如此平凡,如此无能为力,可又是如此聪慧和伟大。而无论是生命的个体对于时间表现出如何感伤和失落,作为人类社会整体而言,却已让时间足够惊讶,让时空足够璀璨,让未来无限憧憬了。
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们大可不必为青春易逝而烦恼,为早生花发而感慨,为岁月来去匆匆而惆怅。因为,在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风雨兼程中,人类已经完成了一代代传承接力的使命,把一个无限美好、令人向往的明天推向了永恒,它无疑是宇宙间与时间共久的一项不朽工程。
因此,人们完全可以放下生老病死之困惑,淡化青春易去的失落,摆脱时间飞逝的纠缠,让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时间陪伴着自己把握今天、展望明天,直面每个生命个体的神圣使命。
回味时间的内涵,感悟生命之意义,一切都随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时间,无限重复着你我他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