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杉
说话这件事,我们从小就会,但是能够说得悦人、悦己,却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最近,《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在一众又美又飒的姐姐中间,演员海陆因为不会说话,“出口伤人”,让场面一度尴尬。
黄晓明说做这样一个综艺,节目组的人都是战战兢兢的,大家都是疯了吧,敢接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女团比赛,可爱没心机的海陆大姑娘接了一句:就是大家都上年纪了是吧。
虽然的确来参加的都是过了三十岁的姐姐们,海陆你这话也太不给大家面子了,现场一片沉默,黄晓明这个主持人也一下子不知道怎么把话题接过来。海陆反应过来:呃,我又说错话了。
事后的补采说,连海陆自己都忍不住对自己说:“姑娘,可长点心吧。”
其实,海陆说错话的样子,像极了生活中不会说话的我们:
一众朋友聚餐,要么躲在墙角不知道说什么,要么张口就说错话;
电梯里,碰到领导,除了战战兢兢说一声“领导好”,便开始闭着眼睛数秒;
明明被同事冤枉,背了不该背的锅,却不知道如果为自己辩驳;
……
每每这些时候,心中免不了感叹一声:好好说话,把话说好,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01 没办法好好说话,是会“生病”的我有一个来访者,从28岁开始,便一直被各种声音牵拽着生活。
母亲说:“老大不小了,该结个婚了,女孩子最好的生育年龄是28岁,你到这个岁数了,连个男朋友都没有。”
哥哥说:“别挑了,你自己条件也就一般,再挑下去,只怕是要做一辈子的老姑娘了。”
已婚的闺蜜说:“赶紧找一个人结婚吧,难的时候,有个人陪你一起扛,也挺好的。”
……
催婚的声音听多了,她便真的结婚了。在29岁即将迈进30岁的档口,与一个相亲认识的,“差不多”的男人结婚了。
结婚以后,两个人明显三观不合,吵架的时间比说话的时间还多。
她和母亲说,话刚说出口,母亲便拦下了:“小两口哪有不吵架的,赶紧生个孩子是要紧事。”
她打电话给哥哥,哥哥正准备出差,匆匆说了句:“我和你嫂子也是这样吵吵闹闹过来的,没事的!”,便挂了电话。
她和闺蜜说,闺蜜说:“你结婚还不到一年,就想离婚吗?30岁的离婚单身女人,你以后怎么办啊?”
父母、哥哥、闺蜜……每一个人都在说,以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方式。而婚姻是她自己的,不快乐也是真切的,她却不知道和谁说,怎么说?
于是,她抑郁了。
原本在工作上业绩突出的姑娘、升部门经理志在必得。却因为,近半年工作表现不佳,被新来的同事抢了先。
婚姻、事业双重的打击下,她走进了咨询室。她说了很多,事业上这半年的不顺,跟一个每天只沉迷于足球与游戏的男人生活的苦闷。
谈到那个让她焦虑的28岁,一个对家人而言,结婚迫在眉睫被提上日程的时刻。那一年,她其实赚够了出国的费用,本想圆自己一个留学梦。
可是,只要稍稍一提及自己的想法,便被“瞎折腾、结婚、生孩子是正经事的声音”盖过,于是,她不知不觉中,将原本的想法搁置,追随着“逼婚”的声音,结了婚。
但生活终究是要为自己而过的,只听不说,或只按着外界的声音行事,终究,安慰不了那颗“想要为自己而活”的心。想要表达的声音因为没有人听得懂,慢慢地,选择了沉默,于是,便“病”了。
02 当语言用来表达攻击,很难好好说话蒋勋在《孤独六讲》里,谈到语言孤独,讲到一个小故事:
他的一个学生嫁给日本人,夫妻间的对话很有趣,主要的语言是英文,可是在对话中,也会夹一点点的中文,一点点的日本,这一点点听不懂的语言,反而让他们的对话洋溢着幸福感。
他说:很多时候,共同的语言,反而是误会的开始。我们会和人吵架,觉得对方不懂自己的心事,都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语言。
语言原本是沟通、相互了解对方的工具,却被很多人用来表达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