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很小的特殊符号,特别好看的特殊符号大全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28 04:06:03

“会徽展示就像五环展示,是历届导演组挖空心思必须要做好的环节。”开幕式导演沈晨说。他翻看了大量资料,“都觉得不满足,这一次我们该用什么办法让大家记住这个会徽?”

好看很小的特殊符号,特别好看的特殊符号大全(1)

手心的会徽有温度有生命

时间倒回至去年,沈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中担任副总导演。《伟大征程》同样是在鸟巢排练上演,任务圆满完成后,国庆节时,灵感在鸟巢里击中了沈晨。他告诉主创人员,知道会徽在哪儿了,说着就在手心中画了几笔。大家看着他的动作,仍然疑惑:“这怎么看得见?”

“为什么看不见?”沈晨很坚定地反问。他更大胆地说,要在这个环节里用上一位盲人演员,“这是心中的会徽,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小的会徽,但它可以传递给任何一位残疾人。”

温暖的力量在会徽展示环节不断累积、推进、传递。主创团队首先展示了几组残健共融的故事,比如一对年轻夫妻里,妻子是弱视,丈夫是健全人。春天来了,他们带着小朋友在公园里放风筝;比如一位单腿的母亲,她等待着女儿从远方归来;再比如依靠双腿义肢登上珠峰的夏伯渝老人,他鼓励一个双上臂残疾的孩子,用手杖带他飞翔。

“这些故事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不断叠加,一个温暖推进一个温暖。”沈晨动容地描绘着那个场面——当情感酝酿到极致、仿佛光明照彻人间时,一对双胞胎兄弟登场,他们一个健全,一个肢体残疾。两兄弟打开盲人萨克斯演奏家王琦的手掌,在他的掌心里描画,并高高举起。越来越多的人走来,与他击掌烙印。王琦慢慢俯身蹲下,手掌触及脚下的屏幕时,巨大的会徽开始浮现。

“我们手中的会徽不仅是一个符号,它有温度,有力量,也有生命。”王琦说。排练时,他感受着孩子们和导演在掌心里留下里的痕迹,忽然发现,那像一个“心”字。王琦并非先天失明,而是在年少时因意外导致全盲,因此他了解汉字的写法。这个被他想象出来的“心”字,“我觉得就像这个节目呈现的寓意一样,要把大家给我们特殊群体的爱举起来。”

大量训练动作形成肌肉记忆

开幕式的排练过程中,爱和温暖如影随形。盲人对声音敏感,没有光亮的世界里,声音可以作为参照,帮他们辨别方向,但身处巨大而空旷的鸟巢,听到声音从周遭环绕着传来时,王琦的方向感突然变差了,“我没有办法做很好的判断,不清楚自己到底面朝哪个方向”,简单的转身甚至变成了挑战。周围人想了很多办法帮助他克服这个困难,他们闭上眼睛,代入自己去体会王琦的困境。后来,大家摸索出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技巧”,让王琦先把左脚的脚尖放到右脚的脚跟,然后以脚跟为圆心,再去做转身的动作。

用王琦的话来说,他是有些“惶恐”的。2007年,他加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虽然作为演奏家,他拥有在公共场合展示自己的心理素质,但这一次,他的表演更关乎肢体动作,而非熟悉的音乐。“刚开始的时候,我非常害怕自己表演不好。”王琦坦言,展示会徽时,那个简单的蹲下的动作,也曾让他紧张,“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把它完成得比较具有舞台效果和艺术性。”导演组和其他的演职人员再次给了他支撑,“他们在旁边不断提醒我,要先把脚往后撤,手盖在地上时不要太靠后,否则会有一种要摔倒的感觉。”王琦顿了一下,继续说,“他们给了我很多很多特别宝贵的建议。”

没有人能准确说出王琦为了转身、蹲下这样的动作付出了多少努力,他每天做大量的练习,训练自己形成肌肉记忆,转到某个地方就停止,去消弭可能出现的误差。“我怕当天的表演会不完美。”王琦的语气淡而平静,透露出一丝音乐家惯有的完美主义。他还给自己做起了表情管理,“平时我在舞台上演出,观众就在我的正前方,但我听说,开幕式当天,四面八方都有观众,我的每个表情、姿态也都可能被摄像机捕捉。私下里我们笑了或者不高兴了,状态都很自然,但一到舞台上喊着‘5、6、7、8’的拍子,就不一定笑得出来了。”起初,导演曾打趣王琦,说他像皮笑肉不笑,不够自然。王琦开始想象情景,沉浸其中,去做出相应的表情。最近,导演反馈,他的笑容里看不出表演的痕迹了,王琦很高兴,“这是对我的鼓励和肯定,心里也踏实多了。”

“其他的会徽展示更偏向机械和物理空间的展示,可能会更多地思考要用什么庞大的装置把它弄出来。”沈晨希望,这次会徽展示能始终存在于后来人的记忆深处,“以后历届残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导演在做创意的瞬间都会想到,北京那一次的展示很有特点。我们用的是情感,它是独一无二的。”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倩

编辑 李拓 谢永利

流程编辑 吴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