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草原蒙文歌词,这片草原蒙语版歌词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02 16:32:27

这片草原蒙文歌词,这片草原蒙语版歌词(1)

他从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走来,带着浓浓的乡情;他从巍巍的兴安深处走来,将呼伦贝尔地区少数民族民歌带向世界。

“诺敏”,在汉语里是“碧绿”的含义,一般多形容河流或草原。但在音乐文学中,诺敏是一张名片,更是一种代表。

诺敏,达斡尔族,国家一级编剧,著名词作家,达斡尔民族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滚滚的纳文江畔是他成长的摇篮,“乌钦”的韵律是伴随他的童谣。他是草原音乐文化的耕耘者和传播者,是当代达斡尔民族歌曲创作的领跑者,也是第一批走村下乡录制鄂伦春民歌的先行者。

他不仅是达斡尔的孩子,更是致力于发展呼伦贝尔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草原之子。他所创作的《草原炊烟》《养鹿姑娘》《阿里河呦,母亲河》众多反映鄂伦春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歌曲都广为流传,成为经典。

诺敏生长在莫旗的尼尔基镇。江河、阔野、山林是他的家园,骏马、猎犬、山鹰是他的伙伴,父亲欢快的手风琴曲让他感受到音律的魅力,阅读为他开启丰富的精神世界大门。虽然在青少年时期经历过艰辛与坎坷,但这并未消退他对文学和音乐的热爱。

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工作原因诺敏来到了鄂伦春旗。出于热爱,他开始走村下乡深入生活去录制少数民族民歌。在那条进山的土路上,诺敏已经记不得拦下过多少辆进山运木材的汽车,数不清在车上度过了多少个从清晨到日暮赶路的日子。

诺敏介绍说,他那时候四处寻找会唱鄂伦春民歌的老人,虽然在语言交流方面会存在一些不顺畅,但是鄂伦春人骨子的那份热情能消融一切,在交谈和交往中诺敏了解了很多关于鄂伦春族的生活习俗以及生产知识,也为他后期创作积累了许多素材。

经年累月的阅读和手风琴演奏的练习,让诺敏有着扎实的音乐文学功底。宣传队的工作性质和平日里积累的素材都成为了诺敏日后创作的坚实基石。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自1978年代末开始从事文学和音乐创作来,诺敏有百余篇散文、随笔,在《民族文学》《人民文学》《随笔》《人民日报》《草原》等文学期刊发表。还曾为歌曲《珊瑚般的鹿茸献给党》《女修理工之歌》等十余首歌曲谱曲。

在致力于音乐文学(歌词)创作后,他先后创作了三百余首歌词作品,部分作品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广为流传。其中,歌曲《草原炊烟》(那日松作曲、聂建华演唱)获1995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五届入选作品奖”,广播电影电视部“第二届广播新歌征集金奖”。“中国广播奖”(政府奖);歌曲《纳文江边的思恋》(阿尔滕奥勒作曲、郭丽茹演唱,)获“第四届广播新歌征集金奖”“中国广播奖”(政府奖)等。

几十年如一日的笔耕不辍,诺敏的创作步伐从未停歇过。由他担任艺术总监、出品人、编剧(与人合作)的民族歌舞诗剧《呼伦贝尔大雪原》,获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国家民委、文化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由他担任出品人、总策划、艺术总监的民族历史话剧《拓跋鲜卑》,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奖”及“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

从松嫩平原走出,他从没有忘记养育他的山川大地,始终将创作的情感倾注在民族深厚的沃土中。他说,民族音乐如果失去了民族性,那就是无根之花、无源之流。要在民歌中保留传统文化,在音乐中对传统文化进行追根溯源,这也是他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未来,他将继续扎根于这片草原,为我市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