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穷,后来家里终于摆脱了“贫困户”的帽子,朱丹的父亲病倒了。
反反复复的肺病,高昂的医疗费,彻底拖垮了这个家庭。
育儿研究表明,0-6岁是小孩的情感依恋期、人格初步形成期。
这个时候最需要父母的关注和陪伴,然而朱丹需要陪伴的时候,她的父母都没有时间和精力。
别的小朋友放学,就像小麻雀归巢一样欢天喜地。
朱丹每天放学,总会在自己门口的大石头上坐很久。
他不愿面对家徒四壁的院子,病榻上上气不接下气的父亲,眼睛永远通红的母亲。
7岁那年,朱丹的父亲离世。
葬礼上,小朱丹披麻戴孝听着灵堂外的喧嚣,一种世故感在她的身上萌芽。
爸爸下葬之后,朱丹在沉睡中听到了隔壁嫂子的询问声:
“她这么个拖油瓶,你过继给别人吧,你还能再嫁个好人家。”
长久地沉默过后,朱丹听到了母亲的回答:“我讨饭,我都要带着她。”
小朱丹假装翻身,整个人蜷缩到破旧的棉被中,一边假装熟睡,一边泪流满面。
自此以后,她成为了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
妈妈在纺织厂上班,她就在厂子陪着妈妈上班,累了就睡倒在棉花堆里。
母亲要改嫁,朱丹没有丝毫的抗拒,亲自制作了祝贺妈妈新婚的贺卡。
幸运的是,她的继父是个老实人。
虽然不善言辞还带了另外一个小小的拖油瓶,但对朱丹非常好。
这些有依靠的日子,就像一道阳光,照进了朱丹的生活中。
初三毕业那年,朱丹怀揣着自己攒了一年多的零花钱,一个人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