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施耐庵的《水浒传》,虽然宋江被塑造成了忠义的化身,但总是觉得有些不太对路,在宋江的眼中,忠于那个腐朽的朝廷,要比在梁山为寇来得正经,所以他上梁山是没有办法。但当他在梁山站稳脚跟之后,那颗要当大宋公务员的心又开始不安分起来。
宋江是一个执念很深的人,当然想要成点事没有点执念是肯定不会有成果的,只不过宋江的执念就是当官,而且是当好官,为朝廷效忠,为百姓谋福,这种想法是没有任何错误的,所以宋江是一个内心充满正能量的人。
可是他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不惜架空老大晁盖,更加设计谋划,暗*了晁盖,因为他的铁杆小弟花荣拿一支上面写着史文恭的羽箭,再弄点毒射晁盖这样的大块头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宋江在梁山上实力与日俱增,收了多个山头的小弟齐聚梁山,那个气势可是比晁盖那七八位小团伙大的太多了。为了让这些新上山的小弟们有酒喝,有饭吃,宋江必须要弄点资源才行,于是他才打高唐州、打祝家庄,同时又收了李家庄和扈家庄,足可以让梁山的兄弟们过上一阵好日子。
这个时候的宋*在想如何让自己的兄弟们得到长久可持续发展,在这件事上,晁盖看的没有宋江长远,也是吴用最终转投宋江的根本原因。
宋江与晁盖的首次公开撕破脸就是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之后又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算是给梁山做了一次正面的形象塑造。
在宋江把梁山朝着招安的路线上走时,遭到了晁盖的第二次反抗,这也是生死之战,因为在这个根本路线的问题上,宋江和晁盖是铁了心的不让步,所以晁盖死了。
在明面上,施耐庵写《水浒传》有两次小弟*老大的事,一次是林冲*王伦,二次是宋江暗*晁盖,三次则是李逵*宋江,而只有第三次小弟*老大,才是《水浒传》版《投名状》的最经典之笔。
宋江暗*晁盖这件事,当时只有八个人知道,分别是宋江、吴用、花荣、晁盖、公孙胜、卢俊义、燕青和史文恭。
宋江是主谋,吴用是帮凶,花荣是执行者,晁盖是受害者,公孙胜是听了晁盖的遗言才知晓,所以选择退出梁山。卢俊义是宋江的合伙人也知道,燕青是卢俊义的忠仆,他也知晓。还有就是背锅的史文恭。因为史文恭根本就没有在箭上刻名字的习惯。
可是在宋江一伙受到朝廷招安之后,北抗辽国,平田虎灭王庆,南征方腊,弄的自己损兵折将,并受到朝廷封赏之后,宋江暗*晁盖的事就瞒不住李逵了,因为有公孙胜一直在谋划给老大晁盖报仇,于是他便和李逵说了实情。
而李逵虽是宋江一手带出来的小弟,对宋江忠心耿耿,但因为宋江干了太多伤害兄弟的事,而且为了升官,不惜拿梁山众兄弟的生命来当垫脚石,于是便有了李逵*宋江的动机。
当然朝廷当时也想将宋江和卢俊义饮毒酒,而宋江也为了在最后成全自己忠义的形象,怕李逵再造反,于是又把李逵找来一起喝毒酒,那李逵能干吗?不过当李逵还是没有躲过宋江的算计,他在来见宋江时喝的茶水里就有剧毒。
李逵在中毒之后,用仅有的力量将宋江*死。朝廷来的使者一看,这个事不太好说啊,直接来了一个宋江和李逵双双饮酒而死的结论结案。
一部水浒传的结局就是投名状的结局。
施耐庵没有明白写,但读书的人一定要明白,这种可能性是真的存在的。
所以读书要用心,更要敢于联想,不然就成了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金古武侠
胡侃水浒
您别当真
因为当真您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