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韩国电影让你百看不厌#
我们究竟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
R君说“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
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
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
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
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
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
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
既不了解别人也不为别人所了解。”
(毛姆 《月亮与六便士》)
自新冠爆发以来,人类现代社会算是第一次经历了几乎全球性的巨大冲击。不仅非常深入的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社会关系,医疗体系,甚至经济活动,乃至许多人性底层的东西。
所以,最近上映的这部韩国的《非常宣言》虽然以一架商业飞机上发生的生化恐怖袭击为题材,看似空难及悬疑作品,但在电影的后半段,几乎完全聚焦在人性及社会面对重大风险时做面临的各种底层冲突及决断上。
虽然作为韩国第一部航空类的商业灾难片(主演宋康昊自己的采访中如此定义),电影无论从摄影及节奏把控上都算是相当出色的,尤其是飞机失控的一段机舱摄影,算是迄今以来,空难电影表现中非常优秀的段落。但是,在R君的观感中,灾难显然不过是导演所使用的一张表象脸面而已,而电影在中后段花费了大量笔墨展示天上乘客们对于面对灾难降临的心理变化历程,以及地下决策团队面对各种困境而做的艰难决策过程,才是导演想要借整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核心。
甚至,R君认为,导演韩在林显然在借本作影射三年来因为新冠而引发的各种全球防疫政策........
当然,作为带有恐怖袭击的空难片,在袭击本身部分确实带有一些细节和逻辑问题,比如,帅哥任时完饰演的狂人病毒学家就用一个腋下方式就可以如此轻易经过了安检;而飞机上的病毒传播速度明显带有偏向性,几位主演直到最后一刻也都是轻微症状;而宋康昊扮演的警察在短短几个小时里面都进展神速,甚至最后为了证明疫苗有效,也是进展过于神速.......
所以,作为带有破案性质的灾难片本身,这些刻意安排无形中拉低了作品本身的可信度,导致本作评分不高。毕竟,这不是美剧《24小时》,能有整整24个小时去详细说明每个细节本身。
而R君认为,相比《釜山行》、《流感》、《汉江怪物》这些韩国一流灾难片,本作最终过于追求阳光灿烂的结局也是画蛇添足的做法。实际上,如果电影在最终以牺牲小我为全片的结局,恐怕震撼力要远远大于现在本身。正如美国那部《美联航93号航班》,描绘了911期间,美联航93号航班全体乘客为了阻止恐怖分子再驾机造成伤亡,选择抗争与恐怖分子同归于尽,这不仅是现实故事,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永垂不朽的精神篇章。
即便如此,R君还是认为瑕不掩瑜,在近期商业大片中,这部《非常宣言》依然有着相当精彩的节奏、故事及内核,要远远比最近的几部好莱坞大片要值得一观了........
现实中的“电车难题”人类哲学上有10大难题,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著名的“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提目本身大家太熟悉,我们就不赘述了。上面的图片足以说明一切。
这道题有多么经典,以至于至今哈佛大学公开课的“Michael Sandel教授谈正义”中,第一课就是以这个哲学难题展开的讨论。(B站有完整课程视频)
这道难题最初于1967年,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在《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这篇论文中提出。提出这样的问题,他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批评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尤其是功利主义理论,其主要观点,就是大多数的道德决策都是以“为最多人提供最大利益”为原则。
实际上,电车难题之所以几乎处于无解的境地,是因为这本身就是太艰难的选择。因为无论你怎么选择,都会背上一定的罪名。而最麻烦的事情是,在被逼迫作出选择的时间很短,而一旦做完这样的选择,事后无论是道德审判,甚至可能存在其他的算帐,都是几乎难以避免的。
抛开《非常宣言》的前半段恐怖袭击不谈,电影后半段,几乎就是一个电车难题的现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