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刨活儿是什么意思,相声什么叫刨活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07 18:28:09

面对刨活,我们应该如何?

随着德云社演出的火爆,相声市场越来越热,相关术语也经常被科普,而“刨活”在近几年被屡次被提及。把悬念或是包袱提前告诉观众或者听众,从而大大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效果,通常叫刨活,刨底包袱叫刨底。台下即观众“刨活”(刨底),就是把“番”(悬念铺垫)或“包袱”(笑料),提前告诉其他观众、听众,从而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效果。戏曲界称:“抽戏筋”。是不道德、不尊重艺术、不尊重演员的行为。相声刨很简单,就是抢在演员张嘴之前把包袱底给泄了。过去闹园子常用的方法。在这点上,不单是相声,即连评书也会经常被刨活(刨底)。关于这个,不单是德云社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就算是老艺术家们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记得李金斗也曾面对观众的刨活很是语重心长地和观众讲了一番道理。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是观众对演员的不尊重,不礼貌,缺乏一个文明观众的基本素养。

不过呢,“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这是说听书听的是内容,听戏听的是韵味。所以听书要听生,不知道后面要发生故事,说书人也经常留扣子(现在话叫悬念),引起你继续听下去的兴趣;听戏不是听故事内容,主要看演员的艺术造诣,演员的表演,通过演员的精彩发挥引起听众共鸣,你唱我和才能达到美的艺术享受;曲艺大多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段子,像马三立大师的相声(逗你玩),骆玉笙大师的京韵大鼓(重整山河待后生)都是百听不厌的。曲艺中的相声其实也就是那么些段子,基本都是比较熟悉的,不过在于演员在台上如何表演而已。即使是同一段相声,但是在不同的演员表演出来的风格、样式、包袱等等也不尽相同。观众其实对于相声本身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仍然愿意买票来看,这就是演员本身的魅力了。从这点上来说,相声演员和戏曲演员一样,还是更要注重自身舞台的水平,才能不断吸引观众的喜爱。正如我前面所讲的,相声的五门功课,“说学逗唱杂”,这个就是“杂”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相声来自于民间,长期以来一直是草根艺术,解放前,相声演员主要的生活方式就是撂地,“刮风减半,下雨全完”,那么相声艺人们每天撂地最主要的就是聚拢人气,以前的相声没有本字,也不落文字,基本都是口口相传,而且每天在场子上一边干着杂活,一边熏着,慢慢找到了感觉,才能传授技艺。如果看这个徒弟不是这块料,师傅也许就将他给打发走了。

撂地靠的是什么?不是一段一段的相声,而是大段的套话,“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那是因为真正的玩意儿,不能一下子全使出来,否则你就挣不到钱了,这就是“卖口”,“卖口”在“撂地”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撂地”艺人的一项基本功。我们都知道相声界的老祖“穷不怕”每天的开场就是一边洒白沙子,叫“白沙撒字”,当然那个字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一个的文字,而是“画字”,比如一句“黄金万两”,那得是“黄”字下面的撇和捺,恰好是“金”字的开头,这是文字游戏的一种形式。艺人往往采自民间的“组字法”,利用共同的或者可以借用的偏旁,把几个字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如解放以前还在流行的“唯吾知足”、“春景当思”、“黄金万两”、“招财进宝”、“日进斗金”等等,既有汉字的形体完整又寓有祝愿生活的妙趣。相声艺人在撒字时往往配以说唱以便吸引观众。这唱的一般就是“太平歌词”了,毕竟太平歌词简单,一个上句,一个下句,不太用过脑子。依靠这些个手段聚拢起人气之后,也不能马上说相声,而是杂七杂八地现场抓哏,说说时事,说说南来北往的大姑娘小媳妇,说说眼前可乐的人和事等等,也是为了让观众稳住,看着这些看客都站住了,这才表演一段相声,万一碰到现场“刨活”(刨底)的,脑筋一转,马上就得有新词,不单有词,还得回怼过去,引发笑料,引得在场的看客一声敞笑,同时还给这位“刨活”(刨底)的予以警告,因为不知道是不是同行使坏。

那时的相声没有固定的剧本,基本全是临场发挥,这也叫“现挂”。他们在演出中逗哏的演员两眼不时地盯着路过的行人,尤其看到大姑娘小媳妇及穿戴好一些的行人,就成了他们的讽刺的笑料。这些人看到说相声的人拿他们找乐,赶紧面带羞涩,红着脸,快走几步,离开这里。有一些文人和买卖家的大老板遇到这种情况赶紧掏出几分钱扔到场子里转身离开这里。他们如不这样做,逗哏演员就会在他们身上找到笑料,说出奚落的话语,闹得路过的行人十分尴尬,围圈看相声的人们顺着演员所指方向,看那行人尴尬的样子大笑。大笑之后两位演员开始敛钱,他们手中拿着托盘面带笑容点头哈腰向围观的人要着小钱,给钱的人大都是成年人给上一二分钱。一天下来他们的收入很低,块八毛钱回家买些玉米面、棒子面,养家糊口。在这中间,还需要相声演员具有其它的本事,否则单凭相声段子和这些“卖口”是不足以拢住观众看客的。您想想,一个演员每天天没亮起来,捯饬捯饬就得奔场子来了,到了以后,几个人好歹商量一下今天准备使那几个活,都是什么活,谁先上谁后上,场子里上人了,这才开始一天的辛劳,每天如此,你会的再多,能耐再大,仅凭着相声是吃不饱饭的,虽说天桥那地界每天是人来人往的,可是毕竟每天不可能全是新人,所以各种的本事都得亮一亮,这才能抓住人,尤其是吸引一些回头客。唱段戏,哼个曲,学段口技等等,也就成为了相声演员必备的能力,故此说相声演员的肚子里是杂货铺呢,都得有,只有这样你才能混顿嚼谷,一家大小能着你回去开火呢。

所以那会的演员不怕“刨活”(刨底),反正你有来言,我有去语,相声段子里面不完全是固定的词,你揭了这个“门子”,我直接就换活,再不成直接顺着你的“抛活”,我直接“谝活”,把你直接当成“托”,凭着你的“把子”,继续表演下去,有时候没准还能出现更好的效果。这都是“杂”中的技巧。

现代相声无论是在剧场演出,还是像晚会演出里,都已经是将观众用文明的规范给固定住了。根本就不可能产生和观众的互动,只有德云社出现后,观众和台上的观众才有了一些互动,最主要的是,现在的演员每段相声也都固定住了,有了文字,有了台本,演员对于观众的要求就是要跟着演出的节奏来进行嬉笑怒骂,包括互动,也是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来进行,比如岳云鹏管台下的小孩叫“爸爸”等,可是一旦观众不按照他们设计好的进行,那么就会引起台上演员的不满,甚至是进行一番现场教育,这只能说明现在的这些演员的功底不足。“台下的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并不是他们真心实意的表现。

诚然,相声从草根进入到了庙堂,身份根底都变了,高高在上了,不接地气了,也就缺乏了草根时代对观众的认同感了。一位位相声演员都成为了这长,那主席了,随着日子久了,自然而然地就带起了官派,起居坐卧,也就要端起来了,不能轻易走进群众中去了,耳朵里自然也不能听到不好的声音了。可是相声作品一旦脱离了社会,那么就真的失去了其魅力了。无论是歌颂相声,还是讽刺相声,都应该立足于使观众发笑,通过笑声让观众感受相声的魅力,这才是根本。

我们现在听相声,电视机前就不用说了,那个你要是不喜欢可以换台,但是坐在剧场里就不一样了,你要守规矩,要文明,各种的条条框框管着你,就算你不喜欢听,也很少会有抬腿走人的,毕竟票价不菲,可惜了的。但是以前不一样啊,不管是明地儿,还是剧场中,听众们要是不喜欢,那可就是直接闹场啊,严重的可能你还要挨打,在那种地方,只除了例如像一些京剧的名角们,比如金少山等之外,就算你在台上有个“担待”,观众还能见谅,可是相声演员可到不了那个层次,你要是说不好,观众们可不惯着你,一次两次下来,你可就买不起“嚼谷儿”了。

因此,我们现在的相声演员们不应该怕刨活,而是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功力,一旦出现各种情况,可以就坡下驴,通过你的表演本事带着观众继续前行,这才是好的演员。至于说那些说教的,谩骂的,赌气的等等,只是自身修养的不足,本事没有学到位罢了。诚然现代剧场有现代文明的表现,但是我们不需要观众成为木偶,无论相声演员表演得如何,只是会机械地鼓掌。德云社将相声重新带回了民间,带回了小剧场,带回了上下一片乐呵的场景中,就不要再制造门槛了,当然,对于那些恶意的举动,就算是老先生们也会有反击的,这个时候就该显示相声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的功底了。

在舞台演出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除了那些不可抗拒的之外,其实也是表现一个演员水平高低的时候,所以还请那些演员们不要过于生气,更不要将自己与大牌直接划等号,譬如马三立老师、侯宝林老师等这些大家们,一辈子都是对观众们予以尊重,表现出了一个演员的崇高修养。观众与演员们应该相互尊重,更应该互谅互敬,恰如鱼与水一般。相声一门要想发展得好,不单需要相声演员们的努力,还需要有一大批好的观众的支持,才能越来越好!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