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白鹿原》之后我才深深领悟出"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这句话的绝妙之处。
一、命运的轨迹《白鹿原》受到了《百年孤独》的写作影响,开篇便是典型的马尔克斯式,《白鹿原》也与《百年孤独》一样,从家族的命运看到时代变迁与命运惯性的对撞。《白鹿原》较之《百年孤独》故事结构更显明朗、简单,关中地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故事。始于清末,伴随着王朝覆灭、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三年内战的历史更替,上演了白、鹿两家兴盛衰绝的命运轨迹。
有一评论家曾说:"短篇写故事、中篇说结构、长篇写命运"。然而命运往往是一个庞大的命题,三言两语道不尽是非曲折,说不清世事浮沉。大多数人都是在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之间的灰色地带彷徨,在追寻未至的生命意义中,走完了这一生。
二、人物的浮沉我觉得小说的精彩就在于描写了很多鲜活的人物,有些篇幅很长有些篇幅很短,有的人历尽沉浮、坎坷不平,有的坚守信念、始终如一,有的人人鬼不分、亦人亦鬼。有很多人提起《白鹿原》就津津乐道田小娥的艳事,其实我倒觉得田小娥那段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更打动我的是在那种动荡的政权交替的大环境下,每个普通人的命运浮沉。这本书对于大时代背景下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沉浮刻画的极好,也是让我们读者回味无穷的地方。
小说结尾一群人掘开了的坟墓,发现一块砖头,上面刻有"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的字样,掘墓者,把砖头摔在地上,砖头破开,发现里面又有一行小字:"折腾到何日为止。"犹如命运的结束,但留下的遐想与回味却是无穷的,这就是小说的魅力,也是《白鹿原》的魅力。
陈忠实先生描写细腻,人物刻画饱满,文笔流畅深刻。两个家族史,跨越四代人,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核。
白壁无暇般的"白鹿"一直以其神秘色彩贯穿于小说之中,暗示了千百年来白鹿原上人们的精神寄托。这还给了我一种感觉,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白鹿原上,你只能按照他们的方式来生活,被束缚住,紧紧地被束缚住。跳出来后,你以为摆脱了他们,却一辈子都没摆脱。
三、文化的厚重此外,《白鹿原》让我感受秦晋大地上文化的厚重感,我想作者创作的初衷,个人以为绝不仅仅是这些,作为陕西的小米渭河的水养大的乡土小说作家,陈忠实在完成这本小说后自己也说可以带进棺材里。这意味着白鹿原不仅仅是向读者交代的书,更是向祖辈先人交代的书。那么,其中的地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元素,必然是陈忠实花了大气力刻画的满意成果。其中典型的如,小娥死了报复社会染瘟疫,鬼上身鹿三,白嘉轩神秘的求雨仪式等等,关键还没有成功求到。这些东西,与其说作者给读者看的,不如说作者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试图让它被传承被了解,以向祖先交代的。
我看到的是,什么是真实的人生,什么又才是真实的活法。每个人都只是时间长河,历史潮流中的一瞬,如何把这一瞬间过得精彩充实?
其实人也可以另外一个样子活着—追求信念。这样的人,无论这个信念是好是坏,最后都会让人佩服。他们是主动掌握命运的,而不是跟随自己的命运漂泊的。所以才有了惺惺相惜的对手,才有了战场上对敌人的尊重,才有了至死不渝的爱情……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非黑即白,那些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最后把这样的东西传给了更多的人。
要做个好人,做个腰杆挺直的好人,无论沧海变换,无论宠辱哀伤,都不弃做个好人的精气神儿,就是晶莹白鹿。就是应对这个世事命运无常、充满黑色幽默世界的根本方法!
生生不息的土地,住着白鹿精魂。白鹿两家几辈子的纠葛在命运齿轮下裹挟着家愁国恨上演,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