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思维的家。笛卡尔用新的语言写作,表达新的思想。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在他的名声之中是比较晚近才出现的,在写就《谈谈方法》这部开拓性的哲学作品之前,笛卡尔已经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甚至医学方面掌握了大量知识。但随着知识的增加和游历的深入,笛卡尔却越发忧虑。
因为他无法分辨真假,笛卡尔感觉世界上没有一种学说是可靠的,书本的知识在游历的过程中显得浅薄而教条,并不像学校宣扬的那样可靠。这些学说只是“看上去很美”,充满了奇思妙想、宏大的思辨,但却像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没有牢固的基础。
产生这样想法的笛卡尔,回到法国之后,并没有立刻开始写作,而是投入了两年的社交活动。
他参加巴尔扎克的文学沙龙,梅桑的科学俱乐部等等。
2年之后,开启了构造哲学体系。
31627-1644年,笛卡尔构建了与中世纪完全不同的哲学,从1628年开始,笛卡尔在普罗旺斯隐居了20年,写就了一系列哲学著作。
从笛卡尔开始,理性不再是神学的婢女,而与“人”本身联系起来,开启了整个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这种转向为科学、政治等等现代社会熟悉的规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隐居,并非与世隔绝。笛卡尔与女仆有了私生女,然而这个不幸的孩子5岁即夭折,笛卡尔的父亲也在同一年去世。
坊间津津乐道的与公主的通信,则是在1643年,探讨灵魂与身体等哲学问题,后来笛卡尔的《哲学原理》拉丁文出版,笛卡尔把这部书献给了公主,以示敬意。
应公主的请求,笛卡尔写作《论灵魂的激情》,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本书。和与公主之间的传闻相比,与另一位思想家的见面,在思想上具有更大的影响。那就是帕斯卡尔。
帕斯卡尔
帕斯卡尔,也算近年来的“网红”思想家了,那句“人是会思想的蒲苇”是鸡汤的最佳作料。笛卡尔本不考虑“虚空”“缺失”这类问题,受到帕斯卡尔的影响,这类问题也走进了笛卡尔的视线。
1649年,应瑞典女王邀请,笛卡尔来到斯德哥尔摩给这位年轻女王讲授哲学。勤政的女王时间有限,每天只有早上五点有时间听课。这样的授课时间让习惯晚期的笛卡尔非常不习惯,加之北部的严寒,本来就体弱多病的笛卡尔患了肺病,次年在斯德哥尔摩去世。
有种说法说当人的一生的作品已臻完成,人的使命就结束了。不知道对于笛卡尔来说,是否如此。但至少,他已经奠定了思想史乃至人类发展史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