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后门》剧照
晚年胡蝶的最大依靠,是她和潘有声的两个子女。可孩子们长大后,都出了国,只她一人辗转流离在香港、台北、日本等地。期间,她的孤独可想而知。
胡蝶的身边人一直劝她再嫁,毕竟,潘有声离世时,她才44岁,且依旧光彩照人。可每次面对这种劝谏,她都只莞尔一笑。后来,人们才知道:潘有声死的那天,她就做好了“用余生为他守寡”的准备。
在胡蝶看来,只有这种方式,才能缓解她对所爱潘有声的亏欠之情。
晚年的胡蝶在子女劝说下定居到了加拿大温哥华,也从那时起,她的人生才终于安定了下来。安顿好自己后,胡蝶做的第一件事,竟是带着儿媳回到香港:将丈夫潘有声的骨灰迁葬到温哥华的科士兰公墓。
此后,胡蝶在温哥华的生活又多了一个项目:祭拜丈夫的墓地。
晚年的胡蝶依旧精致,她常常穿着时髦的衣裳去海边散步。每次,她都会在海边喃喃地说着什么,她的儿子后来知道:她是在跟父亲聊天。
晚年胡蝶
除了想念潘有声,晚年胡蝶还非常想念祖国。在她辞世前一天,即1988年,她给大陆一位编辑写信道:
“请代我向新老读者和观众致以诚挚的问候。我热望中国的电影能够在世界影坛上放一异彩。”
而这样的问候,只要有机会,胡蝶几乎每年都会送到。因为想念祖国,胡蝶经常吟诵于右任的思乡诗句《望故乡》: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唯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敢忘!”
也因为太想祖国,胡蝶还在晚年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人生的安排是由于际遇还是命运呢?我又何曾想到我会远离故国,寄居在北美温哥华这海滨城市······据说温哥华的地形像摊开的右手,她的方向是伸向太平洋彼岸的亚洲,伸向中国。”
在回忆录的结尾部分,胡蝶还满含深情地写道:
“我将终老异国,只是对故国的山山水水,故国的亲人好友,思念之情,无时或已。”
胡蝶如此想念祖国,为何始终不回国呢?答案是:她生怕自己当年与戴笠的事,被公众知晓。实际上,她并不知道,即便后来她与戴笠的那些事被一点点挖出来了,人们对她也只有同情,而并无其他情绪。相反,世人都因她“宁可流亡也不肯给日本人宣传”的行为,钦佩不已。
1989年4月23日,胡蝶在加拿大安静地辞别了人世。离世时,她自语道:“胡蝶要飞走了!”
胡蝶死后,后人遵照她的遗嘱,将她葬在了潘有声墓地的旁侧。而这一次,将没有任何,能将他们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