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转眼就到了七夕
七夕的由来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相传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初是女儿向织女“乞巧”,文人拜魁星乞求高中的节日,随着时间演变,“七夕”节现已成为中国的情人节,以表达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
七夕节俗
七夕节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据现有史料可知,汉初已经有了“七夕”这个节日。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据此我们可知七夕乞巧之俗自汉代便已开始,此后相沿成习。
在宋代,七夕节的节日氛围已经相当隆重,京城中甚至还出现了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亦即世人所俗称的“乞巧市"。南宋罗烨在《醉翁谈录》中记载:“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由此可见当时人们欢度七夕节时的热闹场面。
七夕节的主题是“乞巧”,亦即乞求技艺、智慧之巧。乞巧风俗包括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拜魁星、拜织女、吃巧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