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之后双方进行了战俘交换协定,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落下了帷幕。
彼时尚在战俘营的蒋庆泉等人还在疑惑今天为何营地里无人折磨自己,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国语出现“同志们,祖国派人来接你们了。”
久旱逢甘露,被困在异国他乡的蒋庆泉等战俘们等来了回家的希望,不由得热泪满面。回国之时,他将所有代表耻辱的战俘营物件全部丢弃,甚至衣服和内裤,赤身裸体的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整个抗美援朝期间,我军先后有2万2千人被俘,最终又有14000人去到了台湾,剩余的数千人回国后,包括蒋庆泉和战友在内,第一时间等来的不是荣誉,反而是不同程度的隔离审查。
这段往事也是蒋庆泉此生不愿回首的过往。最终持续一年多的调查后,蒋庆泉身背处分回到了家乡,戎马一生最后选择落叶归根。在家里,他从未跟任何人提起过自己战场上的丰功伟业,老老实实地娶妻生子靠务农为生。
平淡的日子直到1964年才掀起了一丝丝的波澜。电影《英雄儿女》上映后,在大岭乡展开了下乡公映活动,当所有人为王成的“向我开炮”高呼呐喊时,唯有蒋庆泉一人在台下泪流满面。
他从主人公身上察觉出了自己的影子,但是不敢跟任何人提及这件事情,只能在被窝里默默流泪。
曾经气吞山河的英雄往事,在蒋庆泉看来只属于电影中高大的形象,和自己没有分毫的关系。
四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在避世的小山村中过活,丝毫不知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当年的洪炉已经从战地记者成为军旅作家,他在观看《英雄儿女》后明白,主人公高呼“向我开炮”的情节是根据他的作品《顽强的声音》为雏形制作。
电影中的主人公被封为革命英雄典型,反观真正的英雄蒋庆泉却永远的被世人遗忘。洪炉为了让真正的英雄得到应有的荣冠,开启了寻找蒋庆泉的旅途。
他为寻人做了多方努力,曾在报纸刊登文章,也在电视上多次播放寻找英雄的信息。历经几十年的艰辛寻找,他终于在2010年4月得到了蒋庆泉的消息。
在辽宁省锦州大岭乡,某周刊找到了一位名叫“蒋庆泉”的老人。当洪炉跟着他人来到小山村后,见到蒋庆泉的第一刻,他深知自己几十年的努力寻找没有白费。
时年82岁的蒋庆泉儿孙满堂,过着富足平淡的生活。复员五十多年以来,他一直当自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农民,从不和别人诉说辉煌的军队历史。等守到拨开乌云见明月的这天,他终于能大大方方地和人分享自己的峥嵘岁月。
2010年,蒋庆泉、洪炉和陆洪坤这三位白发苍苍的战友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终于见上了一面,双鬓发白的蒋庆泉再次见到昔日战友的时候,忍不住攀住对方的臂膀,默默回忆起当年的战争。
蒋庆泉说:被俘是我一生的耻辱,但我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朝鲜,只愿人们能原谅我的无心之过。
而我想说,您受委屈了,您从来没错,正是有您和您的无数战友,才带给我们的今天的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