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12 14:00:52

作者:大米

法国的电影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充满了艺术气息和自由意味。这与好莱坞的商业气息浑然不同,也没有政治正确的羁绊。

法国电影《燃烧女子的画像》就是这种典型的法国艺术片,其古典油画质感从设色到构图都让人惊艳。纵使前半程女主角缓慢的笔触会偶尔让观众分神,但孤岛般的叙事空间却让人逐步沦陷——在闭合的小世界内,影片以绝美精致的影像为观众勾勒出的迷人情感风暴,将整个观影过程打造成为一场沉浸式的情感体验。

电影讲述了一座小岛城堡里几个女人的故事。她们中有一心想通过女儿的婚礼进入米兰上流社会的强权母亲,试图摆脱婚姻买卖的女儿、寻找创作自由的女画家以及质朴单纯的小女仆。影片中的男性角色很少,这是一部纯粹的讲述女性身份认知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760年的法国布列塔尼。女画家只身行船来到一座城堡,她要在对方不知情的状况下,完成小姐出嫁时要用的肖像画。两个女人从陌生到熟悉、由对抗到合作,最后由友情发展到深情。而小女仆也经历了偷情、*和堕胎,三个女性在世俗的社会里保持着默默地反抗,并因此结成了同盟。

十八世纪年的欧洲女性基本还是男性的服从者、男权的附庸者。美术界也基本是学院派男性画家为主导,女性画家在那个时代是很难被认可的。而电影中女主角就是这么一位处境尴尬的女画家——她没有办法临摹男性的身体,只能靠看别人的作品来练习;她们的创作空间非常有限,甚至举办画展都要用男性的名字。电影通过女性角色的多重身份来阐述当时的女性主义启蒙——这种温和的启蒙不同于现在大行其道的女权主义,而是女性在事业、婚姻甚至性自由方面的含蓄启蒙。

女画家在这样一段短暂的旅程中找到了创作灵感,她的作品从最初刻板的写实主义学院派到后来的自由奔放浪漫派,再到充满丰富情感的印象派,巧妙地将主人公的心灵和艺术画风进行了有机结合。

我们可以看到,女画家最后那副画——即电影标题《燃烧女子的肖像》和印象派先驱透纳的《海上渔夫》非常相似:美丽的月光被乌云遮蔽,但是光芒却透过缝隙照亮了大地。大地之上是一个燃烧的裙摆,无论是在巨浪中奋勇前行的渔夫还是试图挣脱束缚的火焰,都是一个时代最好的注脚。

电影的节奏缓慢,构图和调色十分美轮美奂,每一帧都像是一副古典主义油画,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最高享受,不仅将女性细腻的内心情感分毫不差地描绘出来,展现出法国艺术家特有的浪漫、深情和细致,更体现出创作者对电影艺术、大荧幕最大的尊重。

于无声处听惊雷,两个女人分别多年之后偶然在剧场相遇,将波澜不惊的故事推向了高潮。随着快节奏音乐的进入,饰演富家女的阿黛拉·哈内尔奉献了一段堪称神级的表演:她端庄地坐着,从屏气凝神到眼睛湿润、眼泪夺出眼眶,再到强忍伤感地微笑——这中间虽然只眨了几次眼睛,但是每一次眨眼都看得人惊心动魄,所有的情绪和时代烙印都包裹在这样一个几分钟的长镜头里。

该片导演席安玛是少数能将艺术理论完美贯彻于影像呈现上的人,她认为整部影片就是一段凝视的旅程。席安玛最擅于在精心打造的小世界里对有限的人物做最极致的情绪调动,而她笔间和镜头下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往往不是因为情节设计得惊世骇俗,而在于她对人物间微妙情绪流动的细致捕捉。而最终,这些情思和际遇也会投射回银幕前的观众。

女画家玛莉安的画笔在雪白画布上抹上的第一道痕迹揭示了“凝视”的第一步——这是画作的凝视。片中曾无数次将玛莉安的作画过程直接呈显在观众面前。而事实上,本片的质感影像也正如一幅精美的古典肖像画,当室内的暗黄烛光衬托出强烈的明暗对比,那些打在人物精致面庞上的光,晕染出一种温润柔和的美感。

对于本部影片而言,我们如何以片中女性的故事为视角,反观现实中女性与社会的共进成长,才是这个具有油画质感的艺术片所传递的最真切的能量。(大米)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