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听》,《宿敌》,《想象之中》,印象中许嵩的歌挺和缓舒服的,一边写ppt一边当作背景音乐播放,不抢耳,挺合适。曲风没有多么特别,大多无非是港台流行乐的质感,包括那些mv的色调和手法,适合年轻听众群的趣味,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不管怎么说,能从网络走红到如今已七八年时间,无论是从时间跨度还是知名程度来算,也都没有其他同类选手可以企及了。
但你是否也有这种体会:很多时候成为一个歌手的倾听者,只不过就是一首歌的契机罢了,比如昨晚听到《山水之间》这件事。
本人算是音乐发烧友,在俺高大上的音箱里,这首山水之间,每一件中国乐器的特色、每一个细微的转音和气声、每一层合声都展现得淋漓尽致,高低中频响的完美衔接,宽阔的声场,还有最后一遍副歌的震撼力……这样高水准的制作,真的无法想象是出自内地音乐人之手,而且还是演唱者、词曲作者本人。这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这位音乐人,写点东西出来分享。
还是先说编曲制作和音响效果吧,毕竟这是我最在意的部分(相对于歌词来说)。这首歌许嵩亲自编曲,原以为现在的歌手能懂编曲就不错了,但达到像这样级别的出手真的出乎意料,配器丰富但纹丝不乱、保持简约质感,氛围营造贴切,古典乐器和流行电子乐器完美融合,毫无违和之感,关键是还有技术性的突破和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亮点,我只能说这货在制作这首歌时大师附体了。
时间有限,在很短的时间里研究了这首歌里乐器的选择和运用,和大家分享一下,欢迎乐迷朋友指正交流(脑残粉勿扰,我对追星没兴趣)。
古筝:几乎贯穿整首歌。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之一,古筝的演奏技巧比较丰富,而且音色晶莹剔透,有让人一闻便清心的功效,我揣测这就是作者选用古筝担当大梁的原因。前奏古筝节奏较缓,细细铺陈,配上风雨雷声、山间鸟鸣以及竹笛,瞬间把听者从喧闹的现代都市带入空旷的山水之间。印象中的古筝演奏就应当这样不急不缓,但第二遍副歌结束后的间奏,那一段行云流水般的古筝SOLO让我瞠目结舌,原来流行乐里还可以这样运用古筝?!这样高难的古筝技巧不是应该出现在顶级的古筝专业赛事里吗?后来查了下古筝表演者程皓如的百科,原来是获得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金奖的演奏家,怪不得。而这一段酷炫到爆的古筝的加入,并非为炫技而来,它作为整首歌情绪的一个转换点,为之后情感迸发铺垫。
竹笛:竹笛也是中国民族乐器,相比古筝,竹笛则更加悠扬婉转(如前奏部分的笛声)。所以第一次的间奏以笛为主,古筝作为陪衬,这样的处理合乎感情的起承转合。我想象了一下,如果把第二次间奏和第一次间奏的音乐对调,那就完全不对味了。
二胡:二胡的音色平时更多用在表现一些深沉、凄凉的情绪。乍一看这首歌似乎并不悲痛,但实际上这首歌的内涵中就包含了一些压抑、追忆往事的情绪(相关作品内涵之后会说到)。些许的二胡运用,更好去表达忧郁。
电吉他:吉他作为西方乐器的代表,与中国传统乐器的精彩结合,也是这首歌编曲的一大亮点。从一开始的主歌开始,吉他的节奏形态和鼓组的律动相得益彰,让人听来非常的流行化。吉他的演奏署名是高飞,这是许巍“此时此刻”演唱会的御用吉他手,也是内地最优秀的吉他演奏大神之一,在这首歌里融入很多R&B弹法的滑音和装饰音,听来恰到好处,而“恰到好处”这一点特别难能可贵,因为大师出手一不小心就沦为油腔滑调和炫技。比如“湖畔”至“理还乱”一段,吉他的加花和插音,听起来却妙趣横生,与传统民乐珠联璧合,东西方交融。只能说,编曲思路太赞,演奏也太赞,吉他的音色选择也赞。
至于其他没有演奏家实况演奏的乐器,则应该都是许嵩的电子编曲了。鼓的设计,很多颇具奇幻质感的音色,层次丰富,亮点太多,感觉耳朵不够用了,需要更多时间去听出所有轨道。
这首歌在混音的处理上也是有想法且大胆的。前奏布局开的空间,让听者瞬间置身于山水之间;而鼓声细节上的变化则让整首歌段落清晰:第一遍主歌的底鼓和军鼓都很轻,比较光滑,第二遍则换用了新的音色,慢慢增强到最后一段副歌;合声的布局也让听者印象深刻,如副歌第一句的“落花雨”合声,中间的主唱其实是较为短促的,而左右和声的光滑与婉转,让人立刻记得这“落花雨”。而整首歌最为震撼的就是最后一遍副歌!人声、多层合声、电子乐器,古筝、笛子、二胡、三把失真吉他、鼓组、bass等等全盘托出,层峦叠嶂,情绪推进到最高处。这一部分的音量比之前面有明显的提高,动态幅度很大,常规的流行乐混音绝不会这么处理,因为为了更加的商业化、适合在任何环境下播放,通常会制作出音量较为统一的音乐。但正是这首歌特别的、大胆的处理,让我第一次听到这里的时候,只感觉头皮发麻、全身的毛孔都展开了!
唱法上也更有个人的风味。首先咬字更有味道,细节处见功力增长,如“碑文完美”“江南烟雨”“花飞雨追”这些字唱出来举重若轻,仿佛一位局外人轻巧的给大家说一个小故事一般。再如“石”板上,粗“袖”,那些细微的转音和滑音,恰到好处的中国韵味,但绝不陷于油滑,这份分寸的拿捏必须赞一个。声线上也能感受到变化,以往作品声线很细,一个小男生的声线。阔别两年,这首歌的声线成长的更为厚实,唱法也更为诚恳和有说服力,我想这一部分除了归功于歌唱本身,也是因为年龄、阅历、情感的积淀吧。
说说歌词吧。
任何的创作都是有创作背景的。《静夜思》不可能创作于李白的家中;《你是我的眼》也正是因为作者失明而使人更加动容。那么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
官方介绍稿里给出的答案:《山水之间》是许嵩在幽居之时的灵光闪现。但这不是全部的创作背景,若只是这样,每年山山水水间不乏有很多音乐人,早就会有《山湖之间》《海水之间》的歌了。在网上看到一则访谈里,许嵩说道:“后来有相当一段时间(指第四张专辑《梦游计》之后)我都低落,加上戴牙套,唇和齿之间多了一堆钢丝和塑料,影响发音,根本唱不好歌,没法录新的专辑,心情差到极点。但在度过了那一个阶段之后,忽然有天就柳暗花明,云淡风轻了,重新打起精神思考自己的音乐,并且进修新的东西。通过新专辑里你可以听到我的变化,重点是心境上的变化。”我总是觉得,创作是需要人生的起落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看到满山的花随雨而落才会写下“落花雨”,才会产生在这山水之间“化浮萍躺湖心”的想法。这首词个人认为达到没有一个字可以删减的地步,文白掺杂,自成一派,没有那些所谓中国风的生硬的辞藻堆砌而让人摸不着头脑。
昨夜同门云集 推杯又换盏
今朝茶凉酒寒 豪言成笑谈
起始两句短短十余字便勾勒出两番截然不同的画面:刚还在称兄道弟,谈古论今,推杯换盏,壮志凌云,睡一觉起来就发现早已人走茶凉,昨晚的豪言却变成如今的笑谈。人生究竟何求?建功立业的意义真的很重要吗?寥寥两句便传达了避世高蹈的隐士态度。
半生累 尽徒然 碑文完美有谁看
隐居山水之间 誓与浮名散
“半生浮名只是虚妄”,拿了几个奖,得到多少否定,受到多少赞许和批评,人生短短数十年,老来回望,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不如在这山水间,好好做个快活人。
湖畔青石板上 一把油纸伞
旅人停步折花 淋湿了绸缎
远处眺望,湖畔上有一把红色的油纸伞。镜头扫向一旁,哦,原来是一位旅人为了折花,把伞丢下。而他却不知,采到了花,却淋湿了衣服。凡事都有代价。
满树玉瓣多傲然 江南烟雨却痴缠
花飞雨追一如尘缘理还乱
花傲立风中,不染纤尘,但无奈烟雨纠缠,还是将花裹挟而下。多少人是如此浑然不觉就陷入情网呢?花飞雨追,这四个字写尽了痴男怨女情怨纠缠的尘世景象。
落花雨 你飘摇的美丽
花香氤 把往日情勾起
我愿意 化浮萍躺湖心
只陪你 泛岁月的涟漪
漫天的花瓣随雨落下,又落在了湖中,泛起一片片涟漪。我多想变成那湖心的浮萍,能年年月月和这些落花雨一起。这是字面的一层意思。有没有另一层,落花雨亦代表心中最好的女子,最好的爱,最好的回忆?
古木檀香小筑 经文诵得缓
锦服华裳一炬 粗袖如心宽
吃斋念佛,不一定是信仰,或许只是清心静心的方式。在这山水之间悠然自得。什么锦服华裳,奢华享受,已无兴趣再去追求。
林中抚琴曲委婉 群山听懂我悲欢
泪如雨落才知过往剪不断
一个人对着青山绿水弹琴,群山也以回音来回应着我的悲欢。终究是俗人凡胎,有着喜怒哀乐,有着忘不了的前尘往事。
落花雨 你飘摇在天地
晚风急 吹皱芳华太无情
我愿意 化流沙躺湖堤
只陪你 恭候春夏的轮替
既然泪如雨落。那这落花雨也不是之前的落花雨了,在花里,雨里,泪里,晚风里……人和山水最终融为了一体。我在山水之间,山水在我心间。
……
总而言之,个人认为《山水之间》词曲制作唱都达到了许嵩个人的新高峰,实乃一位音乐人的心水之作,歌里的气象万千,作品里的气场是一般的小情小调不太好拿来比的。
题外话:很多音乐工作者和媒体一边口口声声地说着“华语音乐没救了”、“谁来拯救华语乐坛”,一边又炒作力捧诸如《小苹果》、《伤不起》这样的无营养神曲,而相比之下,很多像许嵩一样坚持低调认认真真做音乐的人,佳作不断,但反而得不到应有的注目。归根到底,这个社会太过浮躁,歌内涵不内涵不重要,嗨起来比较重要!要嗨!
写到这儿,我毫不犹豫的关掉《山水之间》,穿上心爱的滑板鞋,出发去广场上跳神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