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人
5
书中参加战斗的核心,主要汇集在俄罗斯的内部。
当时,俄罗斯的战斗派别分成三方:哥萨克、红军和莫斯科军队。
哥萨克是俄罗斯草原上的游牧社群,他们为自己的利益和自由而战。
莫斯科军队则是沙皇集团的保皇派,希望把所有俄罗斯人都控于掌骨。
红军不用多说,由不堪受压迫的人民组成,意图推翻保皇派,降服哥萨克。
三个军团彼此混战,不依不挠,不死不休。
混战的人,从几岁的小孩,到七八十的老人,都参与其中。他们虽然各为其主,但都体现出共同的信仰——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格里高利告别家人
格里高利要去参加战斗时,他的女儿悲伤地哭了。这时,他的儿子——大概只有四五岁——立马训斥了妹妹:“哥萨克从来不哭,哥萨克要是哭——那就是最大的耻辱!”
伊万被哥萨克带回村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是格里高利的发小,他参加了红军。一场战斗中,伊万被哥萨克军队逮捕了。哥萨克们将伊万押回格里高利的村庄,所有从前的邻居、同乡都对他吐口水、扔石头、破口大骂。直到被打死那刻,他都没流泪,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他只有一个希望:“千万别当着老婆儿子的面被打死!最好……赶快……(把我*了)”
在一场战斗中,苏联红军占领了哥萨克的一个村庄,所有哥萨克人都被迫逃亡。
这当中,有两个老人。一个老人喝了一口酒,抱怨道:“我积攒的全部家当全都要完蛋啦!”说完,他满脸涨成了紫色,热泪盈眶。
另一个老头子这样劝道:“不要哭喊啦,特罗菲姆·伊万内奇。莫斯科——是不相信你的眼泪的!”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6
这本书,肖洛霍夫从1925年开始写,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早了几十年。
这里——《静静的顿河》第六卷第六十章,大概就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最早的出处。
而这样的精神和信仰,绝不会从一战才开始在俄罗斯形成,肖洛霍夫只不过做出了精准的归纳。
这种信仰,肯定自俄罗斯人存在于世那一天就开始发芽、成形、深入人心,因为只有这样,只有“不相信眼泪”,俄罗斯才会在一次次被击倒之后,一次次爬起来,成为公认的“战斗民族”。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万众齐心得进行战后重建。
只有这样,《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才足以问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只有这样,才会勾起一个词作人的创作*,去写下那首曾经传唱大街小巷的《莫斯科没有眼泪》。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