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木的由来,植木的法则大全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18 02:18:37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从远古至近代的蒙古族都是以畜牧经济为主体的,并以独特的游牧方式创造了游牧民族独特的文化。

一曲脍炙人口的歌曲《敖包相会》让敖包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向往圣地。如果我们简单地从歌曲理解,理所当然地认为敖包是草原青年男女约会、谈情说爱的地方。

其实,敖包绝不是男女青年相会的地方,而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

在诸多的传统民族文化习俗中,祭敖包是蒙古族最盛大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承载着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对自然的崇敬和对自由世界的向往,同时,这种传统的文化风俗习俗,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民族的融合。

植木的由来,植木的法则大全(1)

敖包的历史承载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对大草原最生动的描绘。

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人民来说,要识别方向和划分地标,就得找到一个醒目而又能长期屹立于此的标识物,勤劳又善于动脑筋的人民想到了用石块或者土堆垒砌起来的石堆或土堆,筑于山顶丘陵之上,作为路标和界标,这就是敖包的由来。

《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

最初,人们都是都以部落为单位筑敖包。后来,敖包逐渐演变为神灵之位, 人们每逢外出远行,凡路经有敖包的地方,都要下马向敖包参拜,祈祷平安。还要往敖包上添上几块石头或几捧土,然后跨马上路。

这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之举,也是对敖包的自主维护。所以,很多历经百年岁月的敖包,也始终能够保持住它们原有的风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阮葵生《蒙古吉林风土记》云:"垒石象山冢,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

植木的由来,植木的法则大全(2)

祭敖包,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没有信仰的灵魂是孤独的,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这对于逐水草而居,哪里水肥草美就在哪里安家的游牧民族来说,对信仰的需求更为明显。

因草原而生的 “敖包”,成了以游牧为生,以草原为家的牧民们心中的坚守之地。人们看到敖包,就会想到故土家园,游荡的心灵能够得以安放;

同时,为了祈祷沃野千里,牛羊肥壮,牧民们更是对大自然怀有无比敬仰和崇拜之情,为此,他们把这种精神寄托寄予能够让他们有所依靠的敖包之上。

植木的由来,植木的法则大全(3)

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赶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蔑尔乞特人远去,成吉思汗下山后说:不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说完,即“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垂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元代,忽必烈曾制典,封建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致祭名山大川。

这是相传中祭敖包的来源之一。

植木的由来,植木的法则大全(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