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研究生,成绩好只是门槛之一,更难的是要求没有旷课记录。这对北影的学生来说其实不容易——在那个环境里,就像半只脚踏入了演艺圈,又都是年轻人,很少人能有足够的定力抵御诱惑,边上学边接戏实属常事。而蒋龙在这点上十分自律,他坦言自己年轻,希望多学点东西,不希望变得浮躁,因此在大三之前,他都专心学业,才有《扶摇》里可圈可点的表现,让大家见证他的成长。
人不轻狂枉少年
从小是优等生,多才多艺,还有过童星经历,蒋龙的成长之路可以说很顺遂,也因此,他曾说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轻狂,放言“我就是本钱”。轻狂并非狂妄,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大,而是敢想敢做,不畏手畏脚,和不惧怕重新再来的勇气。
23岁的他回顾自己的过去,值得一提的高光时刻都是因为做出了所谓不现实的大胆决定,比如高中时决定艺考。拍戏几年以来已经磨去许多棱角,他现在反而愈加珍惜这种“轻狂”。
刚开始做演员的时候,蒋龙也很容易感到焦虑。不管心里再坚定,人或多或少总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导演的质疑、观众的恶评,又或是曾相识于微时的朋友而后发展得比自己好……都会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演员应当能敏感地感知各种情绪并把它“转译”成肢体、表情,因此演员应当是脆弱的,可公众期待的“完美的公众人物”又应当得体,情绪稳定,似乎刀枪不入。这其中的分裂与矛盾只能自己消化。
蒋龙想到一个自我调节的办法——写日记,自己骂自己,把激烈的情绪全部诉诸笔端,“你明明就是那么想的,别不承认了”,写完之后反而释怀许多。到现在他偶尔还会重看之前的日记,心里想,骂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