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键盘侠”之所以无所顾忌,是因为披着互联网匿名的“外衣”。然而,近日,丹麦奥胡斯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政治科学评论》(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杂志的论文揭示,互联网并不是让人们在网上讨论政治时变得更有攻击性的原因,而是将原本就更有攻击性的人的行为放大了。
该研究提出,网暴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刻意的策略,网络“喷子”现实生活中同样有攻击性。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消除网络仇恨无法通过教育来实现,而是需要减少那些仇恨者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1 “键盘侠”现实生活中同样有攻击性
研究人员对8000多名美国人和丹麦人进行了研究,调查了他们在线上或线下的政治讨论中的经历和行为。结果显示,尽管两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两极化程度不同,那些在线上政治讨论中倾向于怀有敌意的人,在面对面的政治讨论中也表现出同样的敌意。这些人的性格使他们渴望得到认可和地位,并激发他们在线上和线下的支配性和攻击性行为,以避免失去讨论。
曾经人们普遍认为,在屏幕后面匿名的感觉让一些用户变成了“键盘侠”,使他们对其他讨论伙伴几乎没有同情心。然而,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博尔表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人们看不到对方的脸,同时快节奏的书面交流很容易导致误解。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个性都会在网上变得更有攻击性。研究表明,人们自身的性格差异是网络敌意更强大的驱动因素。”
论文合著者、奥胡斯大学政治学教授迈克尔·邦·彼得森还表示,根据他们的研究,公众觉得网上政治讨论总是充满敌意,这与网上攻击行为的可见度更高有关。在线讨论发生在大型公共网络上,同一个人在网上“喷人”,比他在现实生活中攻击别人更容易被看到。
该研究提出,互联网并不是使人具有攻击性的原因,相反,人们会利用互联网的特点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因此,网暴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刻意的策略。博尔解释,这一结论意味着无法通过教育来消除网络仇恨,因为它并不是源于无知。“怀有敌意的人明确知道他们的话会伤人,他们正是为了这一目的才发表观点的。”
2 需减少敌意者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并不是网络环境让正常人变成‘键盘侠’,而是‘键盘侠’淹没了更理性的声音。”有外国网友在读完该论文后总结道。
研究人员建议,为了结束网络仇恨,需要减少那些敌意者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否则,更过理性的人会被阻止参与网络讨论。减少曝光度和影响力——这一办法已经有社交平台在使用了。
此前,Instagram、Twitter等平台都曾对某些用户禁言。比如,曾经“推特治国”的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因评价闯入美国国会的支持者接连被Instagram、Twitter、Facebook禁言。
AI技术的使用,让限制评论更加便捷。今年6月,Facebook发布一款“冲突预警”(Conflict Alerts)工具,利用AI技术,识别评论中发生的“有争议或不健康的对话”。一旦群组管理员收到警告,就可以删除评论、将该用户踢出群、限制个人评论的频率或对某些帖子发表评论的频率。Facebook目前拥有近28.5亿月活用户,其中超过18亿人参与了群组,群组管理员达到7000多万人。该公司表示,“冲突预警”可以帮助管理员在群组中保持文明。
编译/综合 南都记者马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