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这本小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失败了。(与经典名著相比)
与《斗破苍穹》、《斗罗大陆》相对的是,小说《琅琊榜》关于梅长苏这个人物的塑造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完成了,但因为它是一本权谋小说,读者可以将对人物的关注转到对情节的期待上,就算人物内心的转变停止了,只要故事的情节安排依旧精彩,那么故事仍然可以做到非常成功。
另外,小说《琅琊榜》对于梅长苏内心转变的描写虽然写的很少,但是其他人物的塑造却一刻都没有停,这也是一种故事创作的写法。
例如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就是这样来处理的。
当初看完小说《琅琊榜》后,感觉这本书写的真好,不过也从网上看到一些朋友对《琅琊榜》的评价,说梅长苏这个人物塑造的有些神了,不太合乎情理。
我估计作者海宴应该也是看到了这样的评论,所以在后来改编《琅琊榜》影视版的时候,她亲自修改了小说中的部分剧情,在提升反派智商的同时,小小的弱化了一下梅长苏的能力,为这个人物的成长提升了一定的空间。
总而言之,对于一部优秀的小说而言,套路可以用,但是对于人物的塑造以及内心的描写还是不能停的。
金庸先生在小说《天龙八部》中,萧峰这个角色从一出场的时候性格就已经定了,但是作者对萧峰内心成长的挖掘与塑造却没有一点停止,反而让他在经历各种事件之后,思想境界获得了更大的提升。
例如萧峰一开始出场的时候也是仇视契丹的,而后其身份曝光后,陷入了迷茫状态,在聚贤庄大战这个情节中,就很好的反应了萧峰这个人物内心的纠葛。
他从一开始不愿意伤害任何一个汉人,到后来的无差别屠*(*了丐帮长老),都反应了他这个人物内心的转变。
再到后来他投身辽国,成为辽国南院大王,在目睹了宋辽两国战争的惨剧以及知道了当年所有事的前因后果之后,人物的思想境界再次提升,最终做到了以己之死换回天下太平的壮举。
包括段誉这个人物后来勘破心魔,放王语嫣回到慕容复身边这个举动,其实都反应了人物内心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