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萍和苏淳的矛盾的化解在于苏淳因为泄露公司机密突然被逮捕入狱,按照海萍的脾气和平日里她对苏淳的态度,这个时候海萍是会选择和他离婚的,可是海萍并没有,她一心想着:"这官司,无论如何我得替他打,哪怕请最好的律师,砸再多的钱,不行就卖房子卖地。一定要还他个清白"。在被海藻嘲笑这个时候不离婚时,发出"我整天对他虎着个脸,从没好看过,即便晚上睡觉,也是甩给他个背。可真的他不睡在旁边了,我才发现自己孤枕难眠。我在想,平时我根本意识不到,只有在他出事的时候,那种揪心的疼,那种火上的煎熬才让我明白,他是我最亲的人了"这样的反思。最终苏淳阴差阳错,不仅没有入狱,反而被领导认为有先见之明得以提拔升职加薪。两人最终通过共同努力,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二)婆媳关系的困境
"媳妇和妈同时落入水中,先救媳妇还是先救妈"是一个自古至今,令很多人头痛不已,同时也反映出了婆媳之间关系的紧张和敏感的问题。婆婆和媳妇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两人因为一个共同的男人——婆婆的儿子和妻子的丈夫才联系在一起成为一家人,所以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必不可少,《双面胶》就是婆媳关系问题的明显体现。
1、坚持自己的原则标准不愿妥协的胡丽娟
作为土生土长上海人的胡丽娟与作为土生土长东北人的小伙李亚平的婚姻本来是幸福和谐的。胡丽娟沉浸在李亚平对她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顺从,李亚平也享受着胡丽娟给他的奴役。在家务卫生问题上,两人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从不发生纠纷,也不曾发生争吵,小两口的生活过的快活轻松。
可是这种平静自打公公婆婆来了以后就被打破了。首先,婆婆是典型的东北人,骨子里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在生活中,处处以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为中心。在她的观念中,女人天生就应该是为男人服务的,男人只需要负责上班,其他的如洗衣、做饭、刷碗、打扫卫生都应该是女人的本职工作。而胡丽娟是现代职业女性,主张的是男女平等,再加上作为上海本地人的优越感,她觉得自己应该得到丈夫的照顾和宠爱,所以诸如洗碗做饭之类的事情都应该由李亚平来做,而不是自己。婆媳矛盾最有代表性的"一碗红烧肉"事件,婆婆觉得男人们是干体力活的,应该多吃肉,女人少吃几块意思一下就行了,丽娟却觉得自己也是上班拿工资的,又不是吃不起肉,凭什么不让自己多吃,"她吃得欢快,全然不顾婆婆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其次,婆婆是一个特别节约的人,为了省钱可以不惜牺牲生活质量,甚至到了吝啬的地步,比如:炒菜不舍得用油和肉,剩菜不倒掉也不加热,因为会浪费菜和电,凑合一下还能吃;从来不去外面吃饭,即使是在要离开上海时吃的送别饭也要去"门脸最小,装潢最简陋,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街边小店"选择最便宜的阳春面;看到商场专柜里丽娟用的化妆品的价格扭头就走等等。胡丽娟则是一个有着固定工作固定收入的职业白领,她可以买480块钱一条的裙子,还会暗自庆幸原价1280块的,因为打折才被自己抢到,内心里觉得自己是会省钱过日子的女人;她会花钱去健身、学游泳、学瑜伽,会从商场买很贵的化妆品。再有,婆婆是一个特别勤快的人,每天打扫卫生,地面上见不得一点脏,甚至油烟机也要擦得一尘不染,锃光瓦亮 。起初胡丽娟还特别享受这种勤快,因为相比起自己一星期一次大扫除,婆婆的勤快确实让家里每天都干干净净,次序井然,然而很快她就反感了,因为她发现婆婆也已经开始用这种标准来要求她一起做,让她收拾餐桌、刷碗、擦油烟机,这一切在她看来都是坚决不可能的。
婆媳二人的矛盾在经历了丽娟流产、亚平爹去世、亚平姐姐的借款种种事情后不断升级,甚至在丽娟生下孩子后都没有得到缓和,因为孩子的一句"妈妈坏",两人的矛盾达到顶峰,最终,在婆婆的怂恿和肯定下,胡丽娟活活被自己的丈夫打死。
2、不与婆婆一起生活,避免婆媳矛盾的安娜
安娜是上海小资女,婆婆是乡下农村人,两人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而产生矛盾。安娜是爱干净的,甚至到了洁癖的地步,婆婆则是不注意卫生问题的人,她们最明显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吃饭问题,婆婆是一直生活贫困的农村人,在她看来,能够吃饱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哪里还能注意营养搭配的问题,而且认为饭前洗手、不用手抓饭等都是多余的事情,安娜则恰恰相反,她觉得营养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洗手是必不可少的。第二个则体现在穿衣方面,婆婆因为孩子多,家里穷,根本考虑不到穿衣的干净整洁问题,能够暖和就可以了,不需要好看,更不需要干净。安娜却是一个喜欢把自己、丈夫、孩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人,衣服虽不时尚,让人看起来也是整洁大方、文明。两人的矛盾最终因为婆婆用擤鼻涕的手喂自己孙女吃饭而爆发。婆婆回到了乡下,安娜生活在城市里,两个人的矛盾冲突因为不相见而避免。即使安娜人到中年,也说自己天生和婆婆就不是能生活在一起的人,所以两个人最好的解决矛盾的方式就是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