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在SID 2020显示周上,京东方(BOE)和TCL华星同时都发布了75in AM mini LED 8K TV,深天马也同期发布了5.04in和5.84in的 AM micro LED。
在10月20日的台湾国际光电大展上,群创光电(INX)也发布了55in AM Micro LED COB公众显示器。
而上周,在TCL的DTC2020上,TCL华星发布了142” IGZO玻璃基AM M-LED显示屏,和48” 8K in-cell Touch AM Mini LED背光曲面车载屏。
有没有发现,Mini/Micro LED最近突然大面积戴上了一顶名为"AM"帽子,显得更加高大上了。(其实AM Mini LED 2018年开始就有展出,只是最近出现的较为密集,且被额外强调。)毕竟不论LCD还是OLED,都经历了从早期的PM LCD、PM OLED向AM LED、AM OLED转变的过程。那么,这个AM到底是何方神圣,又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呢?
首先,AM/PM Mini/Micro LED这个名字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含义。
LED是发光二极管,是这个名字的主语。像晶元光电、三安光电、华灿光电等做LED的厂家,都在这一层面做工作。
Mini/Micro是表示LED的尺寸,一般认为100~200微米是mini LED, 而100微米以下归为Micro LED, (普通LED则带封装,尺寸约几个毫米)。这一部分不仅涉及到LED厂家,还涉及到开发巨量转移技术的厂家。
AM/PM的意思是有源矩阵(Active Matrix) /无源矩阵(Passive Matrix) 。它们表征的mini/Micro LED灯板的驱动方式。这一部分是由BOE、CSOT、INX、天马等面板厂来负责。
现在已经上市的Mini LED产品大多是PM的,包括ASUS的32in 4K Mini LED和小米的大师82” TV,等等。他们的分区数分别为1152和960。
我们知道,如果不考虑成本,Mini LED产品分区数越多越好,分区数量越多,背光控制越精细,Halo越小,显示效果越好。那这些都卖到5-6万元的天价显示器为什么分区才是1000-500个呢?其障碍之一就是背板驱动采用的PM模式。
PM模式不能独立地控制每一个分区的LED,而是通过高速扫描来控制LED的点亮时间。它在控制精度,和分区数上都有限制,当分区数过多时,就会出现明显的串扰。而AM模式则可以独立地控制每一个分区的LED,每个分区之间不会相互干扰,提供更加的local dimming效果,或者直接用作显示设备。像8K的AM MiniLED显示就意味着可以实现约3200万个分区。下图就是一种常用的AM驱动的架构。
通过采用AM模式驱动Mini LED,将大幅提升Mini LED的分区数,缩小LED之间的间距,降低整体设计成本。所以,AM Mini/Micro LED是改善Mini LED背光效果,实现Mini/Micro LED显示产品的必由之路。